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河內大學生設動物救援站 與各路「狗派」過招

越南農業學院獸醫系學生自掏腰包在學校附近租了一處平房營運「河內動物救援站」。救援站副主任阮文慶(中)透過救援工作,觀察越南民眾的護生觀念。圖片來源:中央社

在有吃狗肉習俗的國家,救援貓狗是怎樣的體驗?河內一群獸醫系學生曾救出土產店中的狗,也曾於執行任務時被誤會為「狗賊」反遭民眾圍捕,在矛盾與張力中觀察民眾的護生觀念。

越南有吃狗肉的習俗與淵源,走進河內部分傳統市場,偶爾會撞見攤販與客人對著架上剛處理好的「全狗」品頭論足,這時若有人走上前瞪大眼觀看,攤販會特別殷勤招呼介紹。

同樣在河內,距離市中心約 40 分鐘車程的郊外,卻有一群越南農業學院獸醫系學生自掏腰包在學校附近租了一處平房營運「河內動物救援站」,棲身於此的貓狗都有一段坎坷身世,並在這裡「逆轉人生」。

救援站副主任、獸醫系大五學生阮文慶( Nguyen Van Khanh )說,站內的動物有遭人棄養,也有差點成為菜餚。3個多月前,甚至有民眾花錢從土產店裡為6條狗「贖身」,再請他們照護並協助送養,類似情況發生過3、4次。

憶及最難忘的救援經驗,阮文慶表示,有次深夜1時許接到民眾通報,3、4名夥伴前往救援流浪狗時,卻被路邊的民眾誤會為「狗賊」反遭包圍,儘管他們否認,還是被民眾帶往家裡輪流盤問。

這趟任務距離救援站 40 多公里,眾人到場後又花費許多力氣追狗,最終不敵深夜睡意,只好一一拿出證件、展示救援站制服 Logo 、臉書粉絲頁、通聯紀錄自證清白,但待援的狗早已趁隙不見蹤影。

各種因緣來到救援站的動物,現在都成了阮文慶與夥伴們口中的「 Be 」(越南語的寶貝),天氣轉涼立刻搬出電暖爐伺候;面對負傷的動物,救治後天天為牠們清潔擦藥;若遇太小的幼犬與幼貓則煮粥親自餵食。

由於類似動物救援站在越南不普遍,對外相關經費申請不易,學生只能自掏腰包。每月租金、水電、藥品及困難個案的「轉院費」至少 800 萬越南盾(新台幣近萬元),高峰時期收容 50 多隻貓狗的開銷更大。

救援站成員加入救援的動機,不外乎是為了「練習醫術」、「愛護動物」這兩個理由。獸醫系大四學生杜白雪( Do Bach Tuyet )說,加入救援站一年,最大的收穫就是把課堂上的理論應用於現場,有助未來從事獸醫工作。

入站2年多的阮文慶表示,幫助動物不但「無給職」還要貼錢,但奇怪的是,他從來不感到挫折與灰心,更因此意外獲得第一線觀察民眾各種對待生命看法的機會。

他觀察,有些人因為經濟因素而棄養寵物,有些則是不管多少錢都要把家中垂垂老矣的寵物救回來,但反而折磨了生命。整體來說,他認為越南人的護生觀念,近年已普遍獲得很大提升。

面對「你是否吃過狗肉」的尖銳詢問,阮文慶抿嘴笑了一下點點頭。他說,很久之前在老家寧平省( Ninh Binh )曾吃過,但現在貓、狗在他心中的地位已如家人,怎麼捨得?越南年輕一代也比較不吃狗肉了。

考慮到救援站的傳承並不容易,全校大一至大五約 5000 名獸醫系學生中,目前只有 25 人入站成為志工,阮文慶計畫畢業後要在附近找獸醫工作,繼續在經濟與技術面上支援站內的學弟妹。

他腦中甚至曾閃過更大膽的計畫,就是走進救援站附近的兩家狗肉店,勸老闆放下屠刀,「不過這好像有點太瘋狂,畢竟人家也是在討生活。」阮文慶摸了一下手上被狗咬傷的結痂緩緩地說,但發傳單勸導不吃狗肉應該可行。

隨著救援站附近蓋起一棟棟新房子,他們近來也考慮遷址,除了希望找到更寬敞的空間,部分鄰里基於環境與噪音問題,也不樂見他們繼續在這收容貓狗,曾找上門訴說委屈。

越南各路「狗派」的角力與拉鋸,一幕幕在這 15 坪大的平房中淡入淡出。與此同時,近日再訪河內著名狗肉街日新( Nhat Tan )時,也僅剩一家繼續操業,只能向同條街上的河粉店老闆打聽昔日盛況。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