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的監察院長陳菊說,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職責,應做好促進人權教育推廣工作,而不義遺址的保存,是要提醒世人切莫重蹈覆轍,深具人權教育意涵。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18 年5月 17 日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正式成立,紀念首次大規模政治受難者被關押在綠島的日子,總統蔡英文及時任總統府秘書長的陳菊當時都出席揭牌活動。
監察院最新電子報指出,陳菊與人權會副主委高涌誠、人權會委員蕭自佑、張菊芳、鴻義章、紀惠容、葉大華、田秋堇等人, 10 月6、7日走訪綠島人權紀念園區,並聽取導覽員說明「人權紀念碑」的設計理念。
監察院表示,人權紀念碑採不影響海面景觀的潛地設計,象徵白色恐怖的幽暗;螺旋狀的碑體牆,猶如母親懷抱子女;雨水得由兩側集水渠,有如淚珠匯流到中心點;延伸的牆面上,刻著戒嚴時代政治受難者的名字與刑期。
監察院指出,西元 1951 年間被分批移送到綠島「新生訓導處」的受難者,全部被稱為「新生」,每天的課表就是勞動生產與思想改造;在高等教育不普遍的年代,這些受難者不乏來自各專業領域的知識分子,為了自給自足的生存,摸索出克服海島氣候的農作技術,意外嘉惠當地居民。
監察院說,導覽員在解說綠島居民跟受難者互動時說,「那時綠島的小學生,曾在作文『我的志願』時,寫著希望長大成為『新生』。當時天真浪漫的小學生,發自內心崇拜這些『新生』,但不知道這個身分的意思」。
陳菊表示,台灣的人權保障,歷經許多民主先進的辛酸血淚,國家人權委員會應做好促進人權教育推廣的工作,至於不義遺址的保存,是要提醒世人切莫重蹈覆轍,深具人權教育意涵。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