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陳冠宏。
總是有些時刻,我們會感嘆人生比小說更離奇。
這種時刻,在極權政府體制下尤甚,真實生活更常充滿魔幻感,而且這種「非」日常魔幻,往往帶來不可抹滅的傷害。例如近日中國為防止引起武漢肺炎群聚感染封城,挨家挨戶沒收 600 張麻將的一索的「捕雀行動」;或中南美洲,馬奎斯《百年孤寂》中,工人群起抗爭引發香蕉大屠殺,看似虛構的情節,實際上就是哥倫比亞的血腥史。
而把目光轉放在台灣,過往白色恐怖戒嚴時期長達 38 年,也有發生許多屬於我們的「非日常」,要談論這段歷史,二二八必定是無法避開的指標性事件。
在《(非)日常備忘錄》一書,由八位作者各自從八個不同的面相出發:「居住」、「文化認同」、「美術」、「廣播電台史」、「農業家庭」、「雜誌出版」、「醫學」以及「婚姻」,用小說敘事的技法,佐以真實史料,呈現當時的歷史風貌與人物的內心情景。
例如在〈放送與收束:電波在二二八說的故事〉這篇中,紀錄了二二八時期的電台廣播史,當下的的電台,有時候是國民政府的宣傳工具;有時是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向政府溝通的工具,而電台管理者的林忠,透過職務,親眼見證國民政府煽動群眾的諜務工作,「才悚然發現自己已然站在刀口上,邁一步就入深淵。」
共生音樂節上流傳著一句話:「時間是轉型正義的敵人」,因為隨著時光流逝,那些曾經歷傷痛的當事人衰老,故事被遺忘,我們會越趨難以探訪過去歷史的樣貌。
而《(非)日常備忘錄》整本書就像是一場浩大的記憶重建工程,透過文字帶我們回到歷史的當下,看著陳澄波在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被槍決、廣播電台負責人林忠所經歷的陰謀疑雲、土城看守所裡鄭南榕的歲月、林宗義在父親遲來的追思禮拜上禱告……
每個篇章,都像是電影鏡頭般細緻呈現場景,透過鮮活文字,使褪色的歷史重光。
回到 2020 的現代台灣,當「談論二二八」被貼上撕裂族群的標籤,世人對二二八的印象卻只有「省籍衝突」、「查緝私菸」這些模糊的單詞, 《(非)日常備忘錄》 提供了更全面的敘事,在書裡歷史不是冰冷的統計數字,而是在時代下奮力活著、掙扎、祈禱、談論夢想、相愛相戀人們生活的軌跡。
讀完《1947 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後,我不禁想起了夏宇的〈交談〉中的句子,「聽說住在北極的人們,他們交談的方式是這樣的:他們誰也聽不到誰,因為漫天漫地淹過來的風雪,他們只好把彼此凍成雪塊的聲音帶回去,升一盆爐火,慢慢的烤來聽。」
現在民主的嚴冬已經過去,故事的雪塊都在這裡,作為一個讀者、作為一個台灣人,我們何其有幸能擁有這本書,而你願意傾聽嗎?
圖書定價新臺幣 360 元,購買方式:
- 電洽 (02)23326228#123 陳小姐
- e-mail 至 [email protected],請填具下列資料:姓名/負責人、單位(需統一編號者)、統一編號(需統一編號者)、通訊地址、聯絡電話、電子郵件、購買數量、網路購書價:新臺幣360元(含郵資)。匯款戶名: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匯款帳號:臺灣銀行城中分行(004)045-004-738305 ATM:提供匯款帳號後五碼
- 現場購書:購書價格:優惠價 8 折計,新臺幣 288 元,購書地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 54 號)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 book_author=”蕭鈞毅、藍士博、陳令洋、王俐茹、李思儀、王順仁、許宸碩、林雅婕、劉承欣(依篇章順位排序)” book_publisher=”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20/03/截圖-2020-03-19-下午8.54.58.jpg” book_link=”https://www.228.org.tw/pages.php?sn=9″ book_link_text=”電洽 (02)23326228#123 陳小姐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228.org.tw/228museum_access.html” ext_link_text_1=”現場購書: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 54 號)” ext_link_2=”https://www.228.org.tw/pages.php?sn=9″ ext_link_text_2=”e-mail 至 [email protected] 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