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疫情掀野生動物走私議題 廣東海關查獲案件最多

圖片來源:中央社

武漢肺炎疫情源頭眾說紛紜,但綜觀近期研究報告,多與「吃野味」相關。疫情也帶動中國對走私野生動物的討論。陸媒報導,在中國各地海關中,尤以廣東省海關查獲的走私案件最多。

2019 年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針對病毒傳播來源,武漢病毒研究所一開始發表研究表示,病毒可能來自蝙蝠;中國華南農業大學後續又發表研究認為,穿山甲估計是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據陸媒新京報統計,自 2008 年到 2018 年,中國共有 390 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非法走私案件,平均每 9 天就有人因企圖走私野生動物而被逮。其中又以廣東海關查獲的案件最多。全中國 390 起走私案件中,廣東獨占 104 起,占 27 %。

報導引述學術研究指出, 2008 年至 2018 年的野生動物走私高達 109 類,其中又以獸類與爬行類為大宗。以獸類為例,象牙、熊膽及虎皮是常見的走私商品;而爬行類則以蟒蛇、烏龜及蜘蛛等為主,且主要被走私販售作為另類「寵物」。

報導也揭露中國走私動物交易時的各種「黑話」。例如象牙又稱「白塑料」或「非洲塑料」;虎骨又稱「王骨」;被中國官方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雄獵隼被稱「棒子」、雌獵隼則是「兔虎」。

報導指出,走私野生動物的利潤驚人,例如從馬來西亞收購一隻穿山甲僅需人民幣數百元,但經轉手運進廣東地區後,售價可達每公斤 700 多元(約新台幣 3011 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