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初探祖先崇拜 看舞開口獅的民族——詔安客

詔安客開口獅。 圖片來源:截自 大紀元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報導)國史館 27 日舉辦專題講座,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所副教授陳逸君,分享雲林詔安客祖先崇拜的相關研究,包括祖先崇拜的形式,祖先牌位以及家廟的建築特色,並講解複姓「張廖」以及「生廖死張」的歷史來源,也與聽者一起溯源、討論「祖先」的意義。

雲林縣詔安客分佈圖。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陳逸君提到,雲林一帶的詔安客家人,初期有些認同自己是福佬客 ,然而靠近西螺地區的族人則不認同,過去鄰近的福佬人甚至會稱他們為「漚客」,經過多年正名、去污名化之後,現在大多都認同自己是客家人,甚至有些耆老不喜歡「福佬客」這個名稱,近二十年來,詔安客的自我認同越來越強烈。

全台灣許多縣市多有詔安客,較密集的區域包括:桃園大溪、南投、嘉義甚至台中,其中以雲林縣最為集中,人口比例較高的鄉鎮包括:二崙、崙背、西螺,知名的《西螺七崁》更是以詔安客為背景,武術也是當地的特色。

在詔安客去污名化、重構認同的過程,許多族人開始尋找許多詔安客的文化認同,也希望彰顯「詔安客」的獨特性,過去有武術、開口獅,最後族人也利用戲劇、布袋戲等,強調詔安客與其他族群的不同,布袋戲大師黃海岱亦有詔安客的背景。

詔安客家文化館販售的招財開口獅摺紙公仔。
圖片來源:詔安客家文化館 官網

簡單介紹詔安客之後,陳逸君談到祖先崇拜,她與聽眾討論到「祖先的重要性」以及祖先在神鬼之中的定位,一位聽眾答道,「祖先是我們的先人,未來我們也會成為子孫的祖先,所以祖先就是我們,我們就是祖先!」現場也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接著,討論到祖先以及祖源的故事和影響力,陳逸君問,「是否有人還清楚自己歷代祖先的名字」,一位中年人表示自己是詔安客,更細數了從開台祖(第九世)到他自己(第十七世),所有直系男性先人的名字。陳逸君則藉此例說明,多數人對血緣關係、祖先的認知其實是建立在父族、男性上,即便是媽媽帶大的單親子女,仍會以父親的姓氏作為祖先崇拜與認同。

至於「祖先崇拜」的定義,陳逸君引用了許多著作與論文,給予了以下的定義:以虛構或實在的血緣祖先為崇拜對象的信仰型態。有許多人類學者則強調,祖先其實是虛構的脈絡,是一種社會文化的建構,在東方社會裡,祖先崇拜更成為子孫不忘本的展現。

位於西螺的張廖家廟——崇遠堂。
圖片來源:崇遠堂 官網

陳逸君說,祖先崇拜更締造了一種安定家族秩序的制度,衍生或者說提供倫理、孝道一種強而有力的正當性。在雲林一帶的詔安客更注重祖先崇拜,有許多的宗祠、家廟,有些家廟更每十年重新修復一次,希望讓祖先的居處煥然一新,甚至會請石雕、彩繪名師來創作、落款,彰顯家庭價值。

因為在雲林執教,陳逸君常下田野從事詔安客研究,甚至去到福建省詔安、雲霄等原鄉考察,發現當地家廟及相關文化與台灣詔安客差異不大,而台灣「張廖」姓或者「生廖死張」的狀況仍常見,但在中國,許多張廖系統的人已經改為「張姓」,這種改姓張的狀況,也讓台灣詔安客族親相當不認同。

關於「生廖死張」、「張廖」的起源,相傳在元代一名雲霄縣的張姓讀書人遭逢戰亂,逃到詔安避難,詔安的廖姓員外對該讀書人相當器重,甚至將唯一的女兒許配給他,最後在張姓讀書人臨終時,向自己兒子強調,一定不能忘掉母族(廖姓)的養育之恩和張氏的祖先,「生要做廖家人,死則是張家的鬼」,也因此,許多「張廖」家族會在清明或春祭、秋祭時,回到雲霄祭張家的祖先。

立委張廖萬堅(左)、立法院長游錫堃(中)均是詔安客。
圖片來源:中央社

陳逸君也提到,英國人類學者 Maurice Freedman 對於「祖先」的概念提出了較負面的觀點,Maurice Freedman 認為,中國人的祖先是被子孫利用的魁儡,子孫為了找有利自己的風水地埋葬祖先骨骸,造成各房之間的衝突。後來也有許多東方學者反駁,稱「祖先與子孫是互利關係,祖先並非被動的客體」。

現在亞洲地區祖先崇拜的方式相當多元,在台灣的信仰中,大致可分為「牌位崇拜」與「墳墓崇拜」,陳逸君表示,其實祭祖、修建祠堂不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在宋朝以前,平民不能公開祭祖、修建祠堂,只有王公貴族才可以做,所以平民百姓很多祠堂都是明代或清代才開始建造,尤其以清代建造者為多數。

Maurice Freedman 也對兩種祖先崇拜的方式提出一套理論,他認為,在廳堂的祖先牌位中,祖先是仁慈的,會積極保佑子孫,不會反覆無常、害子孫;但是墳地祭祀的祖先則是受風水師與子孫安排,風水會影響子孫,祖先則是子孫的棋子。

牌位崇拜的主要形式包括:牌位、畫像、族譜,陳逸君指出,在六堆或金門,年節祭祖時仍會掛出祖先畫像的,有些家族還會規範長子才有資格能打開畫軸,其中金門縣的《蔡復一畫像》已經成為指定古物,被認定為現存最早的一張祖先畫像,畫作完成年代可上溯晚明天啟年間(十七世紀初;西元1625年)。

《蔡復一畫像》。圖片來源:金門縣政府 官網

族譜為記錄一個家族或是自某一位男性始祖下傳的世系圖籍,內容分作「譜」與「牒」,譜是指圖表,牒是指文字說明,而客家人相當重視自己的源流,多數家庭也保持了製作、修復譜牒的傳統,甚至會讓出國留學、工作甚至移民者,帶著一本族譜出國,希望子孫不要忘記祖先。

另外,除了美輪美奐的家廟祠堂,客家人的祖先牌位也相當有特色,六堆的祖先牌位稱為「祖牌」或「阿公婆牌」,牌位上清楚記錄歷代祖先的姓名,具備明宗支、正本源的功能,六堆祖牌的工藝也極具特色,包括雕刻、漆工、書法與彩繪等。二崙詔安客的祖先牌位俗稱「大牌」,相較於阿公婆牌,大牌比較樸素、沒有裝飾性的花紋。

陳逸君也介紹了雲林著名的幾處家廟、宗祠的背景,她強調,祠堂家廟及祭祀活動是客家人表現慎終追遠、不忘根本的宗親概念,是人倫孝道的展現,傳統禮制概念的落實,及家族繼嗣制度的基礎,這些特點皆可在雲林詔安客家莊內觀察得出。而祠堂之間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成就堅強的親屬網絡,在墾拓時代發揮抵抗盜匪的作用,在當代則成為詔安客族群意識地凝聚力量,以及族群文化的重要基礎。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