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一名婦女確診武漢肺炎,所在縣市是否應公開引發討論。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今天說,資訊公布程度由主管機關拿捏,未來應可公布,但現在公布意義不大,會讓防疫更困難。
台灣第 24 例武漢肺炎病例是北部一名 60 多歲女性,根據疫情調查,她已長達 2 年沒出國,感染途徑成疑。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 21 日)表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只說明個案在北部,卻沒公布到底是在那個縣市,讓大台北生活圈人人自危,應更公開透明,避免造成恐慌。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當天在記者會上回應,指公開個案所在地「意義不大」,該名個案 1 月 29 日到急診、隔天就住院了,前面在外活動期間都屬於潛伏期以外。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今天在台北舉辦「新冠病毒公共衛生社區防疫教育課程」,個案資訊公開也成為討論焦點。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衛生單位進行疫情調查,應追求正確、即時和透明,讓社會大眾對政府有足夠的互信,就不會恐慌。
不過究竟資訊要公布到什麼程度,詹長權認為每個社會不一樣,主管機關需要拿捏。新加坡、香港是公布到相當程度,甚至標示出個案所住區域,但台灣社會畢竟還是有所不同。
詹長權認為拿捏的關鍵,在於公布這些資訊時有無多餘的效果,究竟是能提高社會的警覺,還是增加恐慌。他說,台灣現在很多人都戴著口罩到處走了,可見大家都一致認為全台灣很危險,這時再告訴人們某一個地方好像很危險,似乎意義不大,反而會讓防疫更為困難。
不過,詹長權認為,相關資訊就算現階段不公布,過了一段時間後應可考慮公布,因為事情都已過去、抗體都已產生了,更公開透明一點會更好。
台灣公衛學會理事長陳保中表示,任何公共衛生的方法和政策,都要考慮全民是否能接受,要如何在資訊公開時兼顧保護隱私,其中拿捏也要看社會的接受度。
陳保中相信,指揮中心在拿捏公布個案資訊時,主要考量這些資訊是可提高防疫的警覺性,還是增加恐慌。台灣民眾的健康知能,落差還是不小,政府會有所顧慮,這也是行政單位要做的抉擇。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