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國防院:國軍招募仍有兵種及地區失衡挑戰

圖片來源:中央社

針對募兵成效,國防安全研究院今天表示,根據國防部資料,去年底國軍編現比已達 87%,超越預定目標 85%。但即便成效良好,仍有軍種、兵科、地區失衡的挑戰存在,且因應少子化,未來 10 年將是國軍健全招募機制的關鍵期。

國防安全研究決策推演中心發表「國軍招募工作成效優異之芻議」週報並指出,國防部長嚴德發去年底主持招募工作總檢討會,提到 2019 年整體招募超過預期,國軍編現比已達 87%,高於預定目標 85%,兵力達 16 萬;而 2020 年目標為編現比 90%,預計將能順利達成。

但國防院指出,儘管招募工作成效良好,但仍必須克服招募不均的困境,例如海、空軍的招募優於陸軍;勤務部隊留營率與招募成效優於戰鬥部隊,導致戰鬥兵科招募明顯不足,而軍官與士兵的編現比則是優於士官人數,尤其士官二專班仍無法達成招募目標。

除此之外,國防院表示,招募成效也有地域的差距,例如六軍團成效優異,2019 年人力成長達 7%,但仍有目標較為困難的地區,顯示基層官兵招募的區域差異仍需克服。

國防院強調,往後十年將是國軍健全招募機制關鍵期,長期來看,國軍招募工作仍受人口結構與經濟好壞的影響,台灣少子化趨勢已難逆轉,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人口將在西元 2020 年到 2027 年達最高峰,之後逐年遞減,人口也會朝向都市集中,將來每年新生兒將低於 19 萬人,算上適齡人口,約 134 萬人為國軍招募標的。

因此,在可募兵人數與區域影響下,2020 年至 2030 年的 10 年間,國軍必須健全招募機制,以因應人口減少趨勢;此外,招募也受國家經濟走向的發展,從美國的例子來看,即使進入高度發展社會,從軍者仍多為經濟弱勢者,招募工作在經濟好時比經濟差時更加困難。

針對軍人的社會觀感,國防院表示,台灣社會一直有「好漢不當兵」刻板印象,加上早期採徵兵制度,許多軍中弊病惡習也在義務役退役後廣為流傳,造成國軍積弱不振,只做雜事、只會打掃的印象,2013 年洪仲丘事件更重挫國軍形象。

但近年來國軍專業性逐漸受到社會重視,其原因包含了國軍運用專業於救災與禦敵,國防自主與軍購也引起社會大眾對國軍的討論與重視。

國防院也說, 1 月 2 日 UH-60M 黑鷹直升機墜毀,造成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等 8 名國軍菁英殉職,輿論對喪失國軍菁英之感慨與哀慟,更可見社會大眾對國軍守衛國家的敬意。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