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港府紓解民困 弱勢社群反應正面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春節來臨前,香港當局公布了 10 項紓解民困的措施,泛民主派批評為「小利」,不足以解決「反送中」運動所觸發的社會危機,但利之所在,弱勢社群顯然反應正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公布了這 10 項措施,它們特別針對弱勢社群,包括老人、低階層的「無殼蝸牛」及失業人士等。

這些措施具體包括擴大老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優惠價,建議今後 60 歲以上長者搭乘地下鐵路或公車等,大致上一律只付費港幣 2 元。

港府一直給予 65 歲老人搭乘交通工具車資優惠,如今將優惠年紀調降至 60 歲,不少剛踏入「耳順之年」的人拍手歡呼,因為本地車資並不便宜,比如搭乘地鐵往來港島和九龍之間,單程就超過 10 元。

另外,港府也準備對於 65 歲以上、現金存款不超過 50 萬元的老人,每月齊頭式給予港幣 3585 元津貼,而目前只有 70 歲以上長者才能享有此福利。

除了老人,港府也計畫限制「劏房」的租金上限,以及給予部分等候入住公屋的民眾現金資助。

香港地小人多,住屋供不應求,而近 10 年來,本地民房價格持續飆漲,目前一個 500 平方英尺的住房動輒要 600 萬元,一般家庭難以負擔。

對於低階層家庭而言,他們要成為「有殼蝸牛」,唯一途徑就是入住政府為弱勢社群興建的公屋,但申請公屋的家庭和人數眾多,往往一等就是數年。

在等候期間,這些低階層家庭要先行租住民房,但租金昂貴,租不起的家庭往往只能租住「劏房」。

所謂的「劏房」,是房產業主把一個數百平方英尺的房屋,分隔為多個細小房間出租,一個低階層 4 人家庭往往擠在只有 100 平方英尺的房間。

從 2014 年底的「占中」運動、到近半年爆發的「反送中」運動,無論是北京或港府方面都認為,兩場運動的爆發底因,涉及香港的深層次矛盾,當中包括住房問題。

所以,解決住房問題是港府重中之重,認為這也許可以疏解社會的不滿和消除矛盾。

對於林鄭月娥宣布的上述措施,泛民方面反應負面,有人批評這只是政府應對「反送中」的「小恩小惠」,沒有正面面對這場運動的訴求。

不過,一些老人及弱勢社群的反應卻頗為正面,一些人接受媒體訪問時就相當期望政府早日落實相關措施, 65 歲的老人尤其渴望可以獲得 3585 元津貼,以減輕每月支出。

一些關注「劏房」問題的團體,也期待政府盡快限制「劏房」租金上限及向輪候公屋的低階層提供現金資助,以減輕這些弱勢人群的住屋問題。

上述措施仍有待政府公布何時實施,但各界相信它們可望在春節過後加快研商和推行,屆時這些措施能否有助於緩和社會因「反送中」所觸發的緊張氣氛,且拭目以待。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