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高美館花博竹跡館 獲台灣光環境獎

圖片來源:中央社

第 2 屆台灣光環境獎今天舉行頒獎典禮,「光間-流動的靜謐」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空間重塑、 2018 台中花博竹跡館獲獎,另外也頒發評審團特別獎給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下午在淡水雲門劇場,舉行第 2 屆台灣光環境獎頒獎典禮,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評審團主席周鍊表示,台灣光環境獎鼓勵政府和民間創造「優實」的光環境,意味著「優良以外還要很實在」。

周鍊指出,所謂的「光環境」代表著以光為主要感知元素所設計與營造的環境,「光不單是為了看得見,光更是為了激發感知」。

本屆參賽作品遍布北、中、南、東部,共有 10 件光環境作品進入複選會議討論,最終由「光間-流動的靜謐」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空間重塑、 2018 台中花博竹跡館及迪化半日照明設計案, 3 件作品進入決選。

今天在現場也公布,由「光間-流動的靜謐」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空間重塑、 2018 台中花博竹跡館, 2 件作品共同獲得第 2 屆台灣光環境獎。

「光間-流動的靜謐」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空間重塑,是高美館轉型為新型態美術館的空間改造計畫,也是國內公立美術館第一個使用科技與節能的全新光膜系統打造的美術館展間,透過自然光與人造光的運用,創造一個彈性且自在運用光的空間。

評審委員官政能表示,評審團認為高美館將照明系統改造,把傳統的空間提升為現代展覽空間,並且善用新科技,也將戶外的自然光與室內的人工光線結合,使主要展廳間相互產生流動關係。高美館長李玉玲表示,光線是空間表情的給予者,作為美術館,照明更是藝術的第二生命,也是靈魂的呈現。

2018 台中花博竹跡館以台灣的中央山脈作為設計意象,取用台灣南投竹山在地的竹材,通過傳統竹藝技法與建築技巧,塑造出一個高 10 公尺的地景空間,同時作為民眾休憩,也是舉辦演講、展覽的多功能空間。

負責台中花博竹跡館照明設計的偶得設計總監陳怡彰表示,竹跡館先前已經得過 2 個國外獎項,但能得到台灣光環境獎,意義重大,一來是在自己國家得的獎,二來評審委員會親自到現場感受光環境,而不是只有看照片評選,「這給設計團隊很大的信心,未來希望透過光,將環境和使用者拉聚在一起」。

今天也頒發評審團特別獎,獎項頒給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評審委員郭中端表示,身為景觀人,看到暗空公園得獎,很訝異也很興奮,這個案子結合政府和民間,推動「暗天不暗地」的防治原則,從照明改善到減光,對台灣有很重要的意義。

合歡山暗空公園的想法,最初由台灣星空守護聯盟在 2014 年提出,這項工作主要是一群業餘天文學家以及台灣中部清境旅遊協會的支持,強調清境農場的光線和高速公路照明是影響合歡山夜空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光汙染控制需要民間和政府團體的支持。

執行暗空公園計畫的海西諮詢顧問公司負責人林正修說,過去他推動「向上照明」,接下暗空公園計畫,「好像是來合歡山贖罪一樣」,沒想到在合歡山推動大家不要開燈,居然還能得獎。

今天在典禮現場也播放中光電基金會今年「點亮淡水禮拜堂」紀錄片,透過設計師、藝術家等視角,呈現點亮淡水的光軌跡。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