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東山彰良走上創作之路 源於完成作品的療癒感

台裔日本作家東山彰良(左)。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裔作家東山彰良 2002 年寫出「逃亡作法」在日本文壇出道,他表示當時正逢人生低谷,被生活重擔壓著,但因寫作療癒感讓他走上創作之路,這種感動是支持 10 幾年來創作的動力。

財團法人洪建全基金會的敏隆講堂今天舉行「靜與流 – 文學生產與文學交流」講座,由東山彰良、台灣作家吳明益、譯者黃碧君對談文學創作觀與跨國文學交流的經驗。

東山彰良在 2015 年以「流」榮獲日本直木賞後,受到日本讀者喜愛,近期 2 本作品也在台推出繁體中文版,這學期更應國立東華大學邀請擔任駐校作家。

除出道作「逃亡作法」繁體中文版終於在台問世,東山彰良新作「小小的地方」也出版,內容收錄 6 篇故事。以「小小的地方」為書名的一篇,就是用西門町紋身街的 9 歲男孩作為主角,訴說著台灣的現代,以及未來。

講座上,吳明益問東山彰良怎麼開始寫作之路,東山彰良回答,他是從 2000 年起開始寫作生涯,開始寫「逃亡作法」的時候,當時正值人生低谷。

東山彰良大學畢業後,因不適應體制辭去大企業的正職,跑去中國吉林大學攻讀經濟管理學院博士課程,但撰寫論文不順利最後學位也被迫放棄。那時他已經已婚需要養家,只能做些零工。那年夏天他回台探親,偶然聽到台灣搖滾樂手朋友的生存之道刺激了他。

身為人夫與人父肩上扛著重擔,但覺得好像自己活到 30 幾歲,仍然沒有真正地去追求過什麼,因而感到焦躁不安。回到日本後有天夜裡,為二兒子餵完奶,拍嗝後哄睡小孩,突然一個念頭讓他打開電腦開始寫小說。

他說,當自己寫到天亮時,卻因為電腦當機,那篇小說就這樣在眼前消失,但完成一篇作品那種帶給他的心靈上療癒感,卻成為支持往後創作的動力。之後就這樣持續寫作 3 個月,完成「逃亡作法」。

「逃亡作法」讓東山彰良奪下日本第一屆「這本推理小說最厲害!」大獎銀獎、讀者獎雙料大獎, 2003 年,將同作改名為「逃亡作法 TURD ON THE RUN」後出版,正式踏入日本文壇。

東山彰良認為,書寫的自我療癒是他的泉源,無法被他人要求而寫作,如果書因此賣得不好也沒辦法,但還好編輯沒有放棄,讓他至今不斷創作下去。他補充,「寫作這條道路,很細很危險。」

跨國文學交流是這幾年台灣推廣文學作品的重要目標,中書外譯也是文化部致力的方向。吳明益提到,放眼國際出版,尤其是英語書市,連日本文化國力這麼強大,輸出歐美都相當困難,亞洲作品譯本在歐美書市都很少。在美國書店,譯本市占率可能僅 3 %,所以要推動本地文學作品到歐美國家是相當難的一件事。

他舉例,去參加澳洲阿得雷德(Adelaide)澳亞藝術節(Oz Asia Festival)串連合作齋浦爾文學節(Jaipur Literature Festival)論壇,便換個角度去敦促聽眾關注台灣的文學作品。吳明益提起自己看到澳洲作家的作品感動落淚,在澳洲這樣遙遠的地方,他沒有任何朋友,但因作品被翻譯到台灣,讓喜愛文學的他如此感動。

吳明益回憶,當時他說也希望他的作品有一天被翻譯後被一個澳洲小孩讀到,使其走上文學之路。台灣雖然是人口少的地方,但文化如此豐富多元,其中肯定也有打動澳洲人的地方。他請求在場的聽眾,未來聽到任何台灣的作品,多給它們 10 分鐘,說不定就會發現台灣文學美麗之處。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