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沒有認識,何來尊重」 同志遊行前 性平教育公聽會正反再交鋒

圖片來源:中央社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不需要讓小孩太早認識多元性別,只要教他們尊重就好」與「沒有認識,何來尊重?」兩派意見,在同志大遊行前幾天、台歐盟亞洲地區 LGBTI 人權推動研討會在台北舉辦當日,仍在立院公聽會裡交鋒。

「性平法施行細則」因為去年 1124 公投結果,教育部修改刪除「同志教育」字眼後,提案的反同團體仍不滿意。今年 5 月國民黨團及親民黨團聯合提案,將本來只要「備查」的修法改為「審查」。24 日教育委員會由召委高金素梅舉辦公聽會。

教育部在公投後,將「性平法施行細則」中同志教育字眼刪除,改為「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及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教育」。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明,公投理由書指出「廢止國民中小學之同志教育,並不妨礙該階段之性平教育得藉由性教育、情感教育等課程,以教育方式尊重性別氣質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的性平教育法規範目的。」顯示公投理由書仍承認《性別平等教育法》中的性平教育之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也認為,修改後的細則合於公投,也合法合憲,同時也與國際潮流接軌。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但當時公投案的領銜人曾獻瑩重申,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以品德教育來防制孩子對於任何對象的霸凌,不應該一直談多元性別。更有反同者表示「我以前跟原住民同學住在同一間宿舍,我不瞭解他,但是我能尊重、不歧視他。」曾獻瑩以性平教育中出現有關變性人老師曾愷芯的考題為例,以「真實自己」、「人性尊嚴」來描述他的決定,但卻避談變性手術的風險與代價,「每次我們想討論,就被說歧視。」

國際「跨虹者」來台助拳反同 控遭同志教育誤導多年

包括來自英國、澳洲與台灣本地的「跨虹者」,講述從由同性戀、跨性別等多元性向回歸主流性向的經驗,他們歸咎自己過去的性別認同,都是因為太早受到同志教育而遭誤導所致。

「我性別氣質獨特,不等於我就是同性戀,不要誤導我們。」跨虹者黃佩瑩說,她是不當性別教育的受害者,在他身為同性戀的時光飽受歧視,只能有短暫的快樂,但她25歲比較成熟、認識自己,決定脫離同性戀後,又被同性戀圈子的人認為是背叛者。

英國學者 Mike Davison 表示表示,英國推動「關係與性」課程,並將在 2020 年全面落實每個學生都要修習。最近 5 年,英國實施變性手術的人成長 4 倍,甚至有 2、3 歲的幼兒聲稱自己出生在錯誤的身體中,另青少年懷孕比例居高不下。他希望台灣不要實施類似英國的性別教育。

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常務監事莊淑靜反恭喜英國就要全面落實性平教育,莊淑靜表示,台灣長期推動性教育,因此少女懷孕比例較低,相信英國進行後將會有所改善。

性平教育要趁早 聯合國、歐盟規劃皆如此

莊淑靜指出,聯合國去年推出的「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 5 到 8 歲的孩子應該開始瞭解生理、社會性別的不同,9 到 12 歲的孩子要瞭解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一定要相呼應。歐盟 2010 年的「歐洲性教育綱要」,也訂出6到9歲培養正向性別認同態度、9 到 12 歲學習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的不同,介紹性傾向的同時,也要釐清與同性之間的友誼與愛情。12 至 15 歲學習性傾向、性別認同、同性戀、同性情慾、出櫃,並接納尊重理解姓和性取向的多樣性,與培養處理歧視與不平等的能力。

反之,莊淑靜更指出,長期進行「禁慾式性教育」的美國,耗費大量經費的結果是,88% 曾經立下守貞誓言的青少年沒有遵守約定,而且這些人的性行為大多沒有防護措施,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機會學習怎麼使用保險套等其他避孕方式,他們也更常從事口交、肛交,因為他們的觀念是,只有陰道交才是性行為,其他作法都不算違背禁止婚前性行為的誓約。

多元教育家長協會理事鄭立中強調,先要認識性與性別的面貌,才能教導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等防治教育,若沒有性別的知識,要談霸凌根本是緣木求魚。鄭立中表示,他在學校服務,自己就處理過兩次因為性的霸凌,都發生在低年級,雖然情節並不嚴重,但都是因為小孩子沒有性別概念才發生。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張明旭分享自己的經驗,去年公投前他把所知的案例,與自己的過去曾經有的遭遇寫成一篇文章,發表後許多過去的同學聯絡他,「我當年以為只是玩笑,不會造成傷害,對不起。」多年遲來的理解與道歉,正是告訴大家性平教育應該盡早。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