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邀請長期關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議題的新銳策展人劉仁凱,策劃「瘟疫的慢性處方」展覽,邀 17 組國內外藝術家,藉由創作開啟對話。
「瘟疫的慢性處方」在國家人權博物館多元人權議題的支持下,由性別、公衛制度、跨文化、HIV 病毒起源、疾病汙名等多元角度切入議題。
展覽邀請 17 組國內外藝術家及數個台灣愛滋、性別倡議機構共同參與,匯聚展覽概念核心、開啟對話,作品反映當前社會無論個人感染與否,似乎每個人都對這場有感的「瘟疫」產出了一套與之相處的「慢性處方」。
劉仁凱「小樹之像# 1 」攝影作品呈現一名遮蓋紅布、纏繞燈線、雙脣咬著雪松木的人像,像徵感染者內心抱持著羞愧、不安全與苦痛。
莊志維「感染系列:共棲」作品藉由人造燈管與植物間的生長變化,比喻成病毒與寄生物種的關係,反映兩種相異材質間美麗又殘忍的曖昧關係。
羅智信的洗手台過濾裝置作品「像是顆濾心,物質穿越過你便成為你的一部分(暮光之城)」,擷取自電影「暮光之城」中的對話,表達大眾文化中對於血液的痴迷,電影中女主角哀求男主角將她轉變(感染),反映了人們真正的恐懼來源其實是「未知」,而不是魔鬼本身。
陳敬元「起源」作品追溯 HIV 病毒的誕生,及其如何介入當代人類社群,以符碼圖像描繪出對於疾病的各種想像。
「擺盪:無盡找尋」互動裝置是由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與鄭任翔共同製作,收錄愛滋病毒感染者的聲音素材,錄製關於自身生命、想法及心理狀態的對答,傳達給陌生的彼端,期待鬆動彼此間因病毒造成的隔閡。
「瘟疫的慢性處方」展舉辦 6 場行動短講、 4 場工作坊、 4 場放映座談、 3 場專家導覽、 1 場國際論壇,即日起至 12 月 1 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Cube 戶外貨櫃空間、廣場、電視牆、活動大廳展出。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