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央廣》推開總統府的門 看見你不知道的事(影音)

總統府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這裡不僅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在層層安全保護下,也覆蓋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圖片來源 : 歐陽夢萍攝)
所謂總統府,就是總統的辦公室,但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這裡不僅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在層層安全保護下,也覆蓋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事實上,在總統府一扇扇緊閉的木門後,共有500多名員工與許多志工,各自運轉,卻合力帶動總統府的運作。新任總統就職時,都會由立法院長授與「灣之璽」及「榮典之璽」。「台灣之璽」是代表國家的印信,重 3.2 公斤,用於國書、領事證書等外交事務文件。「榮典之璽」是國家元首授與榮典的印信,重 4.3 公斤,用於勳章證書、褒揚令、褒獎性匾額等文件。這 2 方國璽代表著國家權力的象徵及政權的傳承,重要性不言可喻,因此,不管保存或使用都不是件簡單的事。

其實在使用國璽時,並非用「印」,而是用「拓」,監印官將國璽璽面朝上放入特製的固定木架中,量好位置,於璽面塗上印泥,再將文件蓋在璽面上拓印,必須均勻、完整,所以相當耗時。

退休的監印官程漢正回憶國璽原本是放在防空洞中保管,要用印信時,便派憲兵架著槍將國璽請到府內,用印後再送回,1995 年後,國璽改放置於府內的保險櫃中保管,由監印官掌管,同時也掌管總統印,以及副總統、閣揆與各部會首長的印信。

李慧蘭則是總統府第一位女性監印官,現在凡是府內需要用印的公文、人事令、證書等,都需經過她的手,而所有閣員,也都排列在她的眼前。

 

總統身為國家元首、三軍統帥,可號令文武百官,有時卻得聽一個人的指揮。

總統府司儀不是一個正式的職稱,而是在總統府負責典禮的第三局第一科中挑選適合者擔任,而且不是只有男性才有機會,在比較柔性的場合,例如政務官宣誓等,也會由女性司儀上場。

徐保生是總統府員工口中的「保生哥」,在今年總統府升旗典禮中的一個岔音,也讓他被網友戲稱為「破音哥」。徐保生雖個子不高,聲音卻非常洪亮,曾擔任元旦升旗、國慶大會、總統及副總統就職大典司儀,可說是無役不與,唱費玉清的歌曲是他維持發聲的秘訣。

其實司儀可不只是吊著嗓子指揮程序進行而已,徐保生說,當場面出現意外狀況,或是總統、副總統不清楚接下來的動作時,司儀要如何不露痕跡的提示,讓典禮順利的進行,這才是功力。

 

許多台灣民眾在婚喪喜慶時,都希望能得到總統的喜幛或輓額,許多寺廟也都有歷任總統題詞的匾額,上面的毛筆字或秀麗或奔放,莫非每任總統都必須寫得一手好書法?

其實每任總統、副總統都有翰墨代筆,楊淑婉曾為前副總統呂秀蓮代筆,現在則代蔡英文總統揮毫。

走進代筆室,空氣中飄著墨香,一旁的架上掛著許多已寫好的喜幛。楊淑婉專注於筆下的一撇一捺,說要將字寫得帶有藝術感,還得讓人看得懂,是門學問,寫字時得注意快慢、力道、轉折,才能帶出瀟灑的味道。

要將總統的名字寫得漂亮,有時並不容易,像是呂秀蓮的「呂」,上面的「口」要正、下面的「口」要扁,整個字才站得穩;而「蔡英文」這3個字,楊淑婉也練了許久,才避免看起來頭重腳輕。

 

總統身繫國家安危與治國重任,安全維護自當滴水不漏,但在總統所到之處,除了隨扈與幕僚外,還有一個人能形影不離,被允許在總統四周自由走動,那就是總統府的照相官。

劉錫明在前總統李登輝時期擔任攝影的工作,歷經了 4 位總統、5 位副總統,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三一九槍擊案到馬習會,他以鏡頭紀錄了歷任元首的形象與成績,也以一張張的影像串連起台灣在歷史上走過的痕跡。

談起鏡頭前的歷任副總統,呂秀蓮注重形象,總是將自己打理得很好;蕭萬長從嚴肅變為親切,還會找鏡頭,方便攝影官拍攝;吳敦義不喜歡打擾別人,所以拍照時不會刻意做什麼動作;身為虔誠基督徒的現任副總統陳建仁,則時常流露出悲天憫人的情懷,讓人感受到他的溫暖。

至於歷任總統,又在快門開闔之際留下什麼樣的身影?

什麼?在莊嚴忙碌的總統府內,居然有群「拈花惹草」之人?!你沒看錯,如果沒有這群園藝班的員工,在嚴肅的府內何來溫柔點綴?在府外周遭何來綠意盎然?當然,在國宴會場,也將少了份畫龍點睛的意外驚喜。

在總統府內最嬌貴的花卉,就是放置在總統及副總統辦公室、大禮堂、敞廳、會客室等重要地點的蝴蝶蘭,每3個星期就要換一次,清晨6時從負責種植的台糖南投埔里廠送抵總統府,原本的則送到台北賓館,等到花謝了,再將空盆送回南投重新種植,周而復始。

園藝班班長鄭世民透露,其實在前總統李登輝時代,總統府內多用劍蘭及玫瑰,蝴蝶蘭是在前總統陳水扁時代才進駐總統府,並沿用至今。至於蔡英文總統,因為過敏,比較不喜歡花卉,但為接待賓客,辦公室內還是放置了一對蝴蝶蘭;只是在國宴時,蘭花可不再是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台灣風情。

 

過去被稱為「介壽堂」的總統府,雖座落在車水馬龍的博愛特區,在民眾心中卻是遙不可及,直到1995年才首度在假日對外開放,之後再逐步擴大開放的時段及對象,到如今,每天都有許多民眾一早就排隊等候入府參觀,從一整排牽著繩子、跟著老師的幼稚園小朋友,到陪著一起走過數十年歲月的老人家,都走進這棟百年建築一窺究竟;當然,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旅客、甚至是面對「總統」兩字頗為尷尬的陸客。

迎接他們的,是 187 位各有精通語言的志工。雖說是志工,要取得這個資格並不容易,他們不但要經過面試,還得經過 2 到 3 個月的培訓,才能正式上場,在約 50 分鐘導覽過程中,沒有冷暖氣、不靠麥克風,用心與熱情講述這棟百年建築一段段的故事。

張馬可擔任志工已有 9 年,看過各式各樣的遊客,有的走馬看花,有的勤作筆記,還有充滿好奇的陸客。他說,有些陸客對於台灣的總統很有興趣,會表達意見或探聽,他們一概不予置評;而令他感慨的是,台灣自由開放的氣氛,仍無法沖散陸客們對於團員相互監視的擔憂。

台灣是民主社會,人人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即使是總統府,也不能緊閉大門,隔絕民意。

要向總統府陳情,其實管道不少,可以事先申請到府陳情、以郵寄方式書面陳情、到總統府網站以電子郵件陳情,或是直接打電話陳情。

總統府內便有一群志工輪班接聽陳情電話,他們的功能很多,可以是垃圾桶,承受民眾的抱怨與不滿;也可以是打氣筒,為電話那端傳送溫暖與勇氣。

當然,在這些電話及信件中,有時也不免承載了期待與希望,在蔡英文總統今年3月進行海洋民主之旅時,就以最速件的方式,跨洋完成一群高中生的心願。

 

(新聞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