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想想論壇》蒙古的臥鋪列車體驗

蒙古。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zhushenje

本文作者為陳威臣,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

台灣由於地理環境,加上運具日益先進,南北達成一日生活圈,讓台灣的臥鋪列車,在 1983 年走入歷史。然而蒙古因領土廣大,身為主幹線的蒙古縱貫鐵道長達 1,100 公里,也讓鐵道運輸相形重要。

不過蒙古的人口僅有 300 多萬人,而且有近半數人口集中在烏蘭巴托,因此蒙古鐵道大部分都以貨運為主,反而客運方面僅佔總運量不到四分之一。即便如此,由於蒙古的地理特性,讓蒙古的鐵道客運,相當程度地受到俄羅斯與中國的影響,進而形成相當特殊的景象。

有別於過去在日本、歐美與中國等地搭乘的火車,蒙古鐵道的客運基本上,僅有少數班次,是以 2014 年所購入的鐵道巴士(Rail Bus),所擔綱的城際客車,其餘的班次全都是臥鋪列車,這是為了因應動輒十多小時的旅程,所做的對應方式,畢竟蒙古實在太遼闊了。

蒙古鐵道的客運班車,除了國內線的班次之外,還有不少是開往俄羅斯與中國的國際列車,也增添了蒙古客運鐵道的趣味。目前蒙古的國際列車,最有名的就是 K3/K4 次國際列車,往來於莫斯科-烏蘭巴托-北京,每週對開一班,全程 7,829 公里,搭乘一趟需花上六天的時間。

國際列車是蒙古客運最具魅力的部分,像是使用蒙古車組,由烏蘭巴托前往俄羅斯的國際列車。(攝影:陳威臣)

除此之外,還有俄羅斯至烏蘭巴托的 305/306 次列車,以及烏蘭巴托至中國的 21/22 次(二連浩特)、23/24 次(北京)與 33/34 次(呼和浩特)。除了這些定期班次,也有號稱俄羅斯最高級,來自莫斯科或是聖彼得堡的「沙皇盛世號」觀光列車,偶而會出現在蒙古境內,足以讓鐵道迷驚艷。

由於蒙古鐵道受到前蘇聯的影響相當深,所以目前現役的客車,大多是蘇聯(俄羅斯)及前東德(統一德國)製造,另外還有少部分的東歐製(如波蘭等)客車,以及向中國購買的新造客車。

雖然製造國繁多,蒙古鐵道的客車型式,主要是以車輛搭乘人數做區別,主要分為可搭乘36人的四人房車輛 MECT36、可搭乘 18 與 20 人的雙人房車輛 MECT18 和 MECT20、以及開放式臥車 MECT54/81(座位使用可搭乘 81 人,臥鋪使用則為 54 人)等三種車輛。

四人房臥鋪類似日本的B寢台,不過上鋪要自行翻下,且要自行鋪上床單。(攝影:陳威臣)

另外還有少數其他搭乘人數如 MECT28 或是 MECT26 等客車。這些客車再加上餐車、電源車與行李車等功能用車,成為蒙古客列的標準編成,服務南來北往的旅客。

雖然客車本身分為兩人房與四人房,但並不像一般西方國家命名為一、二等車,或是商務座位與一般座位,客車也沒有依照車等作區分,主要還是為了符合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人人平等理念,即便蒙古國或是俄羅斯早已民主化,但這樣的分類方式卻沿用至今,成為蒙古鐵道的特色。

在蒙古搭乘臥鋪列車相當有趣,由於蒙古的鐵道承襲俄羅斯,與歐陸一樣是不用看票就可以到月台,而列車進站後,每一節車廂都會有一位身穿制服的服務員,在車門檢查旅客的車票,上車後找到自己的座位(床位),就準備開始享受縱貫蒙古之旅了。

蒙古的臥鋪列車停靠烏蘭巴托站的月台時,每一輛車都會有一名服務員,檢查乘客的車票。(攝影:陳威臣)

一般來說,蒙古的客運列車,編成都相當龐大,短則十數輛客車,多可達到二三十輛,非常壯觀,也因此光是客車服務員就多達十幾二十人以上了。此外,列車上還有餐車的廚師與服務員,甚至於機電人員都有,畢竟列車開出去之後,都是人煙稀少的大草原或是戈壁沙漠,萬一列車故障只能靠自己維修。

由於車上的服務人員相當多,因此編成當中會有一輛客車,是專門提供給服務人員住宿之用,可以說在這段旅程當中,這裡就是服務人員的家了。筆者與同行好友們,為了要前往戈壁沙漠,所以在蒙古朋友的安排下,搭乘 276 次列車前往南部大城賽因山達。

搭乘蒙古的客車,可見沿線盡是美麗的草原風光。(攝影:陳威臣)

這班列車烏蘭巴托出發的時間是下午 5 點 20 分,由於剛好會跨過晚餐時間,所以會附掛餐車,到了用餐時間就可以去餐車用餐。基本上餐車上提供的餐點,有著濃濃俄國風的簡餐,可見俄羅斯已深深影響蒙古,吃完晚餐之後,返回列車稍事休息,晚上 9 點 48 分會抵達戈壁蘇木貝爾省的首府喬伊爾。

蒙古部分的臥鋪列車附掛餐車,提供俄國風的簡餐。(攝影:陳威臣)

列車停靠喬伊爾長達 17 分鐘,所以不少人都下車跑到月台上的賣店,購買飲料或是點心,而列車旁也有當地住民來賣東西,像是自家製優格等,價格便宜但口味蠻不錯的。

276次列車停靠喬伊爾長達17分鐘,所以許多旅客會下車抽煙、買物,而當地居民也會提著自製的優格或是冰淇淋等乳製品販賣,相當有趣。(攝影:陳威臣)

到了發車的時間,每輛車的服務員都在門邊監控行車安全,由於蒙古鐵道的列車編成龐大,所以服務員會站在車門邊,白天手舉黃旗,晚間則是使用手電筒,讓列車司機員得以了解後方客車的安全狀況,相當有趣。

為了安全,因此列車靠站出發時,各車服務員會站在車門,手舉黃旗(夜間則持手電筒),讓前方的司機員明瞭客車的安全狀況。(攝影:陳威臣)

當筆者一行自賽因山達返回烏蘭巴托,搭乘的 275 次是晚間 11 點多出發,隔天上午 8 點 45 抵達烏蘭巴托,當列車靠近終點前幾站,正逢上班時間,可見到月台上有大批通勤客,準備搭乘列車前往烏蘭巴托,也讓原本安靜的臥鋪列車,頓時熱鬧起來,也告訴旅客們,終點即將抵達。

蒙古的臥鋪列車除了國際列車之外,就算是站站停的一般臥鋪,也是別具風味,相當值得搭乘,不但體驗遼闊的草原大地,一旁的美景也是令人美不勝收,回憶滿滿。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