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年輕世代不出走 機械業家族傳承成慣例

圖片來源:Pixabay

傳統產業不僅面臨轉型升級挑戰,許多企業更苦於找不到接班人,辛苦打拚的江山無從交付;然而,這些困境不曾在機械業發生,上銀、友嘉、程泰、東台、台中精機等企業,均可看到二代、三代面孔。

9 月中旬在德國漢諾威舉行的歐洲工具機展(EMO),不乏有企業大家長帶著二代接班兒女穿梭會場,爭取訂單畫面。

一棒接一棒、代代傳承,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率領上銀董事長卓文恒、大銀副董事長卓秀瑜及執行副總經理游凱勝等二代接班人全員到齊;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與女兒朱姵穎也一起現身。

台灣引興董事長王慶華的女兒原本多半隱身幕後,在公司協助貿易業務,這次也難得與爸爸一同到德國參展,父女同台拚事業。

早期經濟起飛的時代,台灣許多中小企業主奉行「愛拚才會贏」精神,一卡皮箱走遍天下,不少隱形冠軍就此誕生,也在國際間打響台灣製造業的名號。

隨著南征北討的第一代創辦人白髮漸生,逐漸壯大的企業也面臨交棒問題,不過新世代年輕人從小與網路、手機為伍,電商、金融科技等前景看好的領域,似乎更具吸引力;傳統產業的困境不只在於二代不願接班,人才難尋更是一大隱憂。

不過,傳產的低迷氛圍並未擴及機械業,大大小小的業界場合,都可以看到中生代、新生代的臉孔。傳動元件大廠上銀今年正式啟動二代接班,新任董事長由創辦人卓永財的長子卓文恒接棒,卓永財則轉任上銀集團總裁兼上銀榮譽董事長。

而上銀集團旗下大銀微系統於第 3 季興櫃轉上市,上銀集團總裁兼大銀微系統董事長卓永財也在 9 月 3 日,與二女兒大銀副董事長卓秀瑜、二女婿大銀執行副總經理游凱勝一同出席上市前記者會,當天除了公司營運展望,這幅「我的家庭真美滿」畫面,也成為場內溫馨花絮。

此外,東台集團幾年前就啟動三代接班布局,老字號工具機大廠、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是二代接班,他的兒女、女婿都已在公司服務,並以新生代的活力,替公司帶來新氣象。

「這在我們產業很普遍啦!」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笑說,台灣機械業發展的早,不只二代接班,很多企業甚至三代、四代也已進入公司,大家都有意識地很早開始培養下一代,「接班問題在我們這行業,很小很小」。

柯拔希接著表示,機械業是老產業,但很願意給年輕人機會,以機械公會為例, 70 歲以上不任理監事是不成文的默契,「挪出位置給年輕人」,現在最年輕的理監事僅 30 多歲,也是企業二代。

偏好家族傳承?企業大老說事出必有因

記者詢問,為什麼機械業大多是家族傳承?柯拔希解釋,接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家裡有這個想法,大多從孩子的學生時期,就會帶到工廠熟悉環境,大一點後,開始讓他們在工廠打工,從小耳濡目染,接班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卓永財則說,機械業偏好家族傳承,主因是機械業普遍規模不大,也不像電子產業,多是標準產品、組裝,經理人從 A 換成 B,不會差多少,但機械業需要長久時間、經驗的累積,「大家會問為什麼要給兒子、女兒,專業經理人如果不做了,誰來收拾攤子?」

台灣引興董事長王慶華認為,一來是台灣民情風俗、經營管理思維確實不如國外成熟,二來是機械業的產業特性,除了企業規模較小,系統建置沒有大集團完善,導致專業經理人進來後,可能忙著救火,或因對產業背景不熟,難以發揮太大效果。

若以金融業與機械業做對比,王慶華說,金融業的主管機關監督嚴格,而且金融體系內規、制度縝密,這樣的系統運作之下,就很適合專業經理人發揮所長。

家族接班非兒戲 一代二代人人有責

除了現實考量,基於情感因素,多數企業老闆還是希望一手打下的江山,能夠傳承給兒女,但如何讓接班人扛得起責任,就考驗企業家父母的智慧。

「企業二代表面上看起來是含著金湯匙,實際上壓力很大」,王慶華說,許多企業二代不敢接班,是不知道從何接起,爸爸這麼厲害,還做得這麼辛苦,年輕人一張白紙,接掌公司要磨練多久?

王慶華表示,要交棒的企業一代也有責任,應該先改革內部問題,讓二代能夠安心接班;公司體質不好,二代不想做會退縮,想做會改革,但年輕人接班至少 30 歲,若把最青春的 10 年花在改革, 40 歲才開始對外發展,「中國 40 歲的 CEO,都已經很強了」。

基於這樣的體悟,王慶華是「精實管理」的忠實信徒,最為人稱道的是,伸縮護罩投料到產出成品的時間只要 30 分鐘,而且做到完全「零成品庫存」,「沒庫存」比「有庫存」的出貨速度更快;台灣引興不僅只是台灣的隱形冠軍,其伸縮護罩產量更是全球第一大,把德國、日本、韓國、中國廠商遠遠甩在後頭。

王慶華笑說,透過精實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系統,生產效率、競爭力提高後,公司前景看好,二代接班意願也會提升,其實是一環扣一環。

除了強化公司體質,接班人教育也得從小做起。王慶華從兒子國中時,就帶他到工廠熟悉產業樣貌,大學暑假也安排至德國合作夥伴的工廠實習,如今兒子大學剛畢業,已經明確表態未來打算接班。

卓永財則說,除了接觸產業環境,他很早就培育孩子的國際觀,慢慢引導出興趣,「接班是自然的事情,不是強迫而來」。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