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簡翊展報導)為推廣無形文化資產之價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今(3 日)上午十時半,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展演廳辦理「藝猶未盡——2019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校園合作推廣計劃案」起跑記者會,將於今年 9 月至明年 1 月(本學年度上學期)辦理 50 場校園推廣講座。
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需要仰賴世代的傳承與推廣,記者會中邀請到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陳錫煌的掌中劇團和傳習計畫藝生,與同樣陳錫煌一師所指導「大師工作坊——戲偶操演班」來自不同國小的同學帶來開場表演,象徵三代同台薪火相傳,共同演出《武松打虎》,呈現詼諧有趣、緊張熱鬧的氣氛,也象徵傳統藝術正式進入校園進行扎根與推廣。
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致詞時表示,對於傳統文化復振,文化部提出三步驟計畫:保存、傳承、弘揚,讓傳統藝術走入校園、走入廟會,以獲得傳統藝術的新生命與意義,為使莘莘學子能夠更認同傳統文化,今年特別為各團隊的結業藝生、傳習藝生辦理「教育推廣增能培訓工作坊」。
而此次的計畫是配合新課綱實施,施國隆說,期待能在校園推廣講座中,示範演出不同領域的傳統表演藝術精彩技藝,也能夠依國小、國中、高中職等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搭配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課綱內容,進行專屬的課程內容設計,讓這 50 場次的推廣講座可以更為深刻。
「你問小朋友『喜不喜歡南北管或客家八音?』,小朋友根本答不出來,因為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南北管和客家八音,甚至會以為南管就是南方的水管!」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林茂賢致詞時,開門見山地點出傳統藝術的困境。
林茂賢表示,過去教育長期漠視傳統藝術,學生不了解如何欣賞傳統藝術,自然喜歡傳統藝術的觀眾就隨著歲月減少,此次的計畫就是希望將傳統藝術送進校園,目的並不是培養學生成為藝師,重點是培養學生欣賞傳統藝術的能力與興趣,是在培養傳統藝術的觀眾!
《文化資產保存法》於 2016 年上路,第 12 條即寫著,「為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教育,主管機關應協調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各級學校於相關課程中為之。」林茂賢表示,即便有了這個規定,許多老師其實沒有接觸傳統藝術的經驗,不知道怎麼教,所以這次希望以這個計畫作為開始,在校園內培養更多的傳統藝術基本觀眾,讓學生認識、接觸這些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
校園推廣講座活動的辦理,不僅具體呈現無形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也傳達出傳統藝術的美感與內涵,使文化資產教育向下扎根,讓校園中的學子認同台灣在地文化,提升傳統表演藝術的賞析能力。活動期間為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1 月,相關訊息可至「藝猶未盡——2019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校園合作推廣活動」網頁查詢。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