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學習歷程草案公布 大學參採校外表現不到2成

圖片來源:中央社

大學招聯會今天上午公布「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校外多元表現或幹部經驗,參採校系都不到 2 成,與坊間補習班宣傳有所差異。

大學考招制度因應 2019 課綱,預計於 2022 年度推動改革,以高中 3 年學習歷程檔案取代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的備審資料,參採項目包括「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 3 大部分。

部分坊間補習班宣傳可以幫忙打造漂亮的學習歷程,鼓勵參加付費的校外活動和競賽等,引起家長恐慌。不過根據招聯會最新公布的數據,不到 13% 校系需要「非修課紀錄成果作品」,需要「社會服務經驗」的也只有 18%,需要「幹部經驗」的只有 15%。

招聯會新聞稿指出,學生不用為了學習歷程勉強自己當幹部或志工,相較這些項目,其實有約 1/3 大學校系看重社團活動經驗,學生不妨在高中階段多多參與自己有興趣的社團。

招聯會強調,學習歷程檔案不是「軍備競賽」,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等項目並不是多多益善,不用每項都做好做滿,重要的是質不是量。學生只需選擇自己最優秀、最滿意、最能凸顯個人特質與所攻讀校系最有關連的資料上傳即可。

招聯會綜合業務組長王盛麒舉例,同樣從事社會服務,在國外當志工或在居家鄰近社區,並沒有甚麼差別。重要的是在服務中得到怎樣的反思,與想念的校系有什麼關連。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也說,與其花大錢去參加校外「資訊營」,還不如把學校資訊課的心得好好寫出來。補習班產出的「罐頭式」學習歷程,在大學教授眼中,參考性非常低。

至於在「修課紀錄」項目,外界擔心有城鄉差距,偏鄉學校恐開不出太多選修課程。但招聯會指出,修課紀錄其實是採「領域」與「學群」認定,而非「科目」。

招聯會今天邀請多個大學系所分享參採學習歷程內容。台灣大學數學系主任崔茂培表示,該系想要的學生不必「項項都強」,而是著重數理能力和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最想要看到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能自行發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而找尋資料、擬定策略。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朱娟秀表示,該校推動招生專業化,通過系級的招生委員會,訂出學生學習歷程的核心資料及評量尺規。以牙醫系為例,過去都有要求雕刻能力,未來招生時會將「藝術領域修課紀錄」列入參採項目,希望能看到多元表現,找到最適性的學生。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