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身障牙醫帶頭走進偏鄉 扛醫療包為患者治療

圖片來源:中央社

特殊牙科出任務 4 本身也是身障者的花蓮牙醫師林易超,是花蓮唯一同時服務特定身心障礙及居家到宅牙醫的醫師,他每週至少 2 至 3 天外出,背著 3、40 公斤醫療包出門,雖然辛苦、能力有限,但陪伴大於醫療,讓患者症狀好轉,也舒服許多。

花蓮執業牙醫人數約有 200 多人,其中執行到宅牙醫的只有林易超和他訓練出來的牙醫師林明慧 2 人,只能負擔花蓮秀林鄉到壽豐鄉共 20 餘名個案。

林易超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指出,早在 12 年前開始就在花蓮黎明教養院執業身心障礙牙科門診,那時特殊需求牙科門診都還沒起步,就一路從義診做到現在有健保給付,至今仍維持兩週固定一次駐點看診,以及不定時巡迴機構服務。

2 年前長照 2.0 上路,到宅牙醫需求逐漸被看見,林易超與護理師林淑儀也想嘗試走進居家,林易超說,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拋磚引玉,若他這種行動不便的人都能做得來,那應該有更多人可以加入。

2 年過去,林醫師的到宅牙醫團隊累積 2 名醫師、 1 名固定陪同的護理師及 1 名助理, 4 人團隊擔起花蓮住宅牙醫的重擔,透過民眾主動申請,平均每週會有 2 至 3 次到宅牙醫服務。

圖片來源:中央社

●器材到不了 但牙醫到得了

居家牙醫要克服的問題無法遇見,林易超說,到個案家中要以現有器材組成克難診療間,每次外出看診就一定是站著看,病人無法配合長時間張開嘴巴,就換醫生扭曲身體,找出可以看得到牙齒的姿勢,常常一站就是半個小時,一次外出少則半天,長的話就是一整天,一天下來服務個案最多 4 名。

幾乎是超乎身體負荷的看診方式,加上設備不足,到宅牙醫能看的也有限,大多是簡單的洗牙、補牙等基本清潔,林易超說,他也是身心障礙者,他能體會這些病患感受,牙醫雖不能解決他們主要病痛,但至少能讓他們舒服一點,感覺到還有人在關心他們,陪伴大於醫療。

一名因車禍受傷患者小明,下半身癱瘓,林易超團隊接觸他,雖不是滿口爛牙,但長期忽略口腔清潔,牙齒蛀牙嚴重,加上門牙缺一角,讓他不敢張口微笑。

林易超團隊接手到宅服務後,讓小明發現原來自己還有變帥的可能,穩定接受治療改善口腔問題,最近他突破心防,由家人協助到診所做了一顆假牙,林易超說,現在小明最喜歡拿著手機自拍,整個人都自信起來。

●每次到宅看診回來 心情更加沉重

過去曾遇過家屬淚訴求診經歷,叫了救護車到醫院掛急診看牙醫,但因患者是植物人被拒絕看診,林易超說,若始終沒有人願意投入,這群病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被看見。

「每次義診回來,心情都很沉重」林易超說,進入到宅牙醫感觸最多的就是發現自己能做的有限,能帶給病患、家屬的實在永遠不夠,常常看完診和家屬哭成一團,相互擁抱、打氣,日子也繼續這樣過。

林易超說,住宅醫療接觸的多是重症病患,治療過程有嗆咳風險,容易引發呼入性肺炎,風險大、時間長又需要專業訓練等限制,讓不少醫師卻步,就是到宅牙醫人力始終不足的原因。

被問到難道不怕這些風險時,林易超趕緊說:「怕啊,當然怕」,他指出,每一次出發前都會誠心向上帝禱告,憑著愛心和信心看診,他感謝護理師、助理和家屬的信任,讓到宅牙醫能持續做下去。

●從教學端改善 期盼新血加入

林易超說,無論是居家醫療、身心障礙看護都是近年才興起的觀念,需要醫師另外上課考照的專業領域,他認為,若在醫學院時期上課,就能向下培育年輕醫師加入。

他也坦言,制度面上的確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規定,但至少現在被看見,也有人在做,他說,自己都以 50 多歲了,不知道還有幾年能這樣背著 3 、 40 公斤的醫療包出門,但他樂觀指出,總會有人也願意跳下來,一起分擔住宅醫療的重擔。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