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意識抬頭,循環經濟估將成各產業獲利金雞,傳產業龍頭中鋼、台泥積極發展,連日勝生都跨足進軍「廢轉能」,透過創新研發與技術,達到減量再生、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目標。
政府明確訂定非核家園目標並大力推動環保綠電,為擴大循環經濟與環保產業經營規模,各企業必須有效整合集團資源運用並提昇營運競爭力,以達到減量再生、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目標。
對於各企業來說,過去花錢請人處理頭痛的廢棄物,如今卻能賣得剩餘價值;向來製程中需要高熱設備,要花大錢購進天然氣或煤炭為燃料的企業,如今都能省下部分費用;對於政府來說,廢棄物活化處理充滿商機,偷倒亂掩埋污染土地和水源的案件可望大幅減少。
以鋼鐵業龍頭中鋼為例,中鋼、中龍所產出的轉爐石副產品年產量約 160 萬公噸,過去去化受限嚴重影響鋼鐵產業正常營運,政府基於輔導產業健全發展,大力推廣「循環經濟」有效去化。
中鋼表示,轉爐石的主要化學成分與天然砂石相近,比重高於天然石,是在超過攝氏 1500 度的高溫下產出,除了完全消除戴奧辛外,毒性特性溶出試驗均通過美國、荷蘭、日本及台灣的法規標準,證明轉爐石物化性十分穩定且無毒無害,是具有長期穩定性與環境相容性的資源環保材料。
中鋼指出,轉爐石用於道路上具有低磨損、高穩定、抗滑性佳、抗車轍能力強、抗剝脫能力佳等優點,中鋼集團產出的轉爐石瀝青混凝土(AC)粒料產品,早已實際用於高雄市南星路、大業北路及各縣市道路鋪面。
在海事工程方面,日本及荷蘭等皆有利用轉爐石進行填海造陸案例,不僅擴增國土,增加土地資源利用並可減少外海抽砂量,降低對海域生態衝擊。
另外,中鋼集團旗下中碳公司亦是循環經濟的範例。中碳表示,它的製程原料來自中鋼煉焦爐副產品的煤焦油及輕油,中碳採用分餾製程,產出苯、甲苯、雜酚油、精萘等高附加價值化學品,最後亦產出瀝青。
近幾年中碳更進一步以瀝青為原料,以獨特製程製造出石墨微粉、活性碳等高值產品,成為製造鋰電池及超級電容的關鍵材料,標準實現循環經濟理念。
台泥近年積極打造花蓮和平廠區成為「開放式循環生態工廠」首例,更是全球首創「港口、水泥廠、發電廠合一」的循環經濟模式。廠區中不但有碳迴路捕獲技術與微藻固碳再利用的建置;水泥窯攝氏 1500 度高溫可協同處理解決花蓮縣堆置逾 1.5 萬公噸的垃圾。
台泥解釋,水泥窯具有「高溫、高滯留時間、高擾流」等特性,水泥窯高溫、閉密的環境不但燒盡垃圾,還能「完全分解」戴奧辛等有害物質,這些高溫氣流與水泥鹼性物料接觸,亦有利控制「氯」,避免戴奧辛類物質二次生成。灰渣也能成為原料燒製成水泥熟料,實現「廢轉能」的循環經濟價值。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和平開放循環生態工廠」計畫結合當地社區與和平廠區特色,與在地居民共創「生態聚落」,如同丹麥卡倫堡及日本大島造船廠,產業與社區的共生模式,規劃花蓮和平打造一處現代科技、循環生態、知識性且台灣獨有的生態觀光產業園區。
而日勝生更創下房地產業首度跨足循環經濟的案例,企業內新設置資源循環事業單位,積極規劃將集團經營事業觸角延伸到循環經濟產業。
日勝生發言人陳婷婷表示,今年首季日勝生投資新台幣 17.6 億元買下美光晶圓桃園龜山 2.54 萬坪土地,準備跨界發展循環經濟和再生能源發電事業,目前已遞件申請開發「日勝生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準備興建汽電共生廠,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取得建照, 2022 年完工營運。
陳婷婷指出,這座汽電共生廠將以桃竹苗縣市科技業的事業廢棄物,及日勝生旗下日鼎水務公司營運桃園污水下水道所產生的污泥為燃料來發電,初估每天可消化 600 公噸廢棄物,年發電逾 1 億度,以台電公司今年躉購電價每度新台幣 3.8945 元計算,每年至少穩定進帳 4 億餘元。
陳婷婷還透露,待汽電共生廠營運穩定,未來還有第 2 期擴建計畫;此外,日勝生打算在汽電共生廠屋頂裝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同時廢棄物燃燒後的灰渣內含有貴金屬可供分離銷售,並與水泥業合作去化飛灰成為水泥業的原料,成為完全達到「廢轉能」目標的循環經濟園區。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