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邱家琳報導)年初在屏東舉辦的台灣燈會,作品驚豔國內外,締造千萬人次造訪,其中《珊瑚之心》更獲得義大利 A’ Design Award 銅獎肯定,再次讓世界看見台灣。這件以海洋為意象、訴說生態保育議題的裝置藝術,出自京鷹國際總監劉治良之手。
生於 1976 年的劉治良,曾就讀中興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卻沒有擔任工程師,反而投入燈光照明領域,在中國設廠生產燈具,並將國際燈具品牌引進台灣。2012 年,他決定在台灣創辦京鷹國際,從事建築、景觀、藝術與燈光節等系列照明規劃。
「我這一輩子就是在打掉重練,但打掉的是角色,經驗值則會帶著走。」劉治良自信說道,這可能跟他是射手座有關,他不喜歡事物有既定的框架。他利用每次打掉重練的機會,將前面累積的經驗值轉移過來,藉此塑造下一個角色。
最滿意的作品永遠都是下一個
劉治良從電機轉到燈光領域,已將近 20 年之久,無論是飯店、餐廳、電影院或古蹟,任何空間的照明規劃都難不倒他。對他來說,照明設計是拿掉空間裡不需要的光,呈現某一束光應有的本質,讓它發揮最好的質量,而不是額外增加光源,同時燈光也應該包含指引、舒適、安全等價值。
這又以他替美麗華影城改裝照明設備的例子最為明顯,如放映廳內的指引光線亮度適中,不會影響人們觀賞電影,卻又足以指引觀眾到廁所。進放映廳前的過渡空間也透過同樣的概念設計,讓眼睛不會因內外光線差異太大,而感到不舒服。
問及過去哪件作品是京鷹國際的代表作,劉治良表示,人不該有生涯中最滿意的作品,因為他們一直在打掉重練、提升自己的程度,或許他們在創作的當下覺得很滿意,但多年後回頭來看,就覺得也還好。
「最滿意的作品不應該是前一個,而是下一個。」劉治良感性說道,當你在做每個作品時,都希望是最滿意的,但做完之後,回頭再看,卻覺得有缺點,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間,並勉勵下一個作品要讓自己更滿意。
逐年累積經驗 成為創意策展團隊
近來,京鷹國際的角色有了些變化,從原本提供燈光照明規劃,成為藝術創作、創意策展的專業團隊。2019 年初,劉治良承攬屏東燈會的海底世界燈區,並融合建築、燈光照明與行為藝術等概念,設計出一座互動裝置《珊瑚之心》。
在日落之前,《珊瑚之心》有著純白沈靜的外觀,象徵珊瑚因水溫太高而白化。隨著夜幕低垂、氣溫下降,燈光逐漸亮起,作品的色彩變得絢爛多姿,代表海底世界開始活化,珊瑚經過適當的保育後重新復甦。
不過,當有觀眾觸碰作品的互動按鈕後,燈光會瞬間消失,暗示人類排放廢水、亂倒垃圾等行為,將嚴重破壞海洋生態。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燈光會慢慢恢復,色彩又變得斑斕奪目,表達人類與海洋的良性互動,能讓環境再次活化。
參觀《珊瑚之心》的遊客,就像熱帶魚、海馬或水母等生物,穿梭在珊瑚礁間,參與一場破壞與重建的演出。在燈光消失、珊瑚白化之際,人們也會隨之離開,直到環境復甦,新的人潮將再次湧入,代表新的一批海洋物種來到這邊生存、依附。
「今年政府有些改變,願意賦予台灣燈會一個新的靈魂。」劉治良認為,雖然屏東燈會只是短期展演,但它帶來的影響是超過 5 年,甚至 10 年以上,台灣未來的燈會生態將有所改變,對所有參展的人來說,都是境界上的提升。
砍掉重練 朝綠色展覽、劇場式展覽前進
每隔一段時間,劉治良就把工作「砍掉重練」,為的是追求更大的成就感與快樂。2019 下半年,他將與藝術家、公部門合作,共同籌劃澎湖國際海灣燈光節與台南北門幸福滿百浪漫地景等兩場大型展演。
關於未來兩場展演的創作方向,劉治良想朝「綠色展覽」與「劇場式展覽」的概念發展,採用環保媒材與工法設計,並透過作品與參觀者在空間的互動,激發更多想像與故事。
為了避免塑膠廢料破壞自然生態,劉治良將以藍染麻繩來固定澎湖燈會作品,取代過去常用的透明束帶,即使佈展耗費的時程拉長,他仍認為這是未來的展覽趨勢。他說:「身為外地人的我們,不可以將收益帶走,卻在澎湖留下垃圾與破壞。」
預估在 10 月底完工的北門幸福滿百浪漫地景,以「紙片人的異想世界」為主軸,透過故事來串連每一件裝置藝術,讓作品之間產生關聯。無論觀者是走馬看花,或按照動線參觀,都可以有所收穫,宛如在欣賞一齣戲劇。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