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害蟲秋行軍蟲入侵台灣,導致農民人心惶惶。不過,其實從秋行軍蟲蛹期卵巢取得的細胞對於醫學研究有相當大的幫助,在製作子宮頸癌疫苗上更助了一臂之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0 日首度確認秋行軍蟲侵台,引起許多人對秋行軍蟲的討論,秋行軍蟲給外界的印象多為農業害蟲,但其實在實驗室裡,秋行軍蟲也是疫苗研究的功臣之一。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裕展今天受訪表示,秋行軍蟲的細胞運用源自於美國農業部科學家首先在 1977 年從秋行軍蟲蛹期產生的卵巢取得細胞,此為科學界有名的Sf 21 細胞,後來 1983 年,德州農工大學又將Sf 21 細胞單株化,成為現在廣為使用的Sf 9 細胞,並用此細胞來培養昆蟲桿狀病毒,成功的在細胞上生產大量的基因工程蛋白。
趙裕展說,不論是Sf 21 細胞或是Sf 9 細胞,後來都在科學界被廣為使用,也有許多研究都是使用這 2 個細胞做實驗,迄今已經被發表成餘萬篇的文章,後來透過培養病毒產生的基因工程蛋白也因其品質及產量都相當好,有利於疫苗製作,因此廣受學術界及產業界歡迎。
隨著秋行軍蟲細胞運用越來越頻繁,趙裕展指出,在 1999 年之後,有許多動物疫苗運用秋行軍蟲細胞被生產出來,包含豬瘟疫苗、口蹄疫疫苗等,而在 2007 年時,知名的子宮頸癌疫苗被製作出來,其生產過程也是因為有秋行軍蟲細胞的幫忙。
此外,趙裕展也提到,他去年與國防醫學院博士林昌棋、博士郭賜成及中原大學教授吳宗遠等,也運用秋行軍蟲細胞生產桿狀病毒為載體,此載體能將基因送進蚊子裡做基因表現,有利於研究蚊子與登革熱間的相互關聯,此成果也已於去年底發表在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不過,由於這些應用都是屬於細胞的運用,中研院也提醒,若在田裡看到秋行軍蟲「本人」,還是應立即通報防檢局。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