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金門公祭魯王 壙誌有望回鄉永久展示

圖片來源:中央社

金門各界今天舉行公祭明監國魯王 402 週年冥誕祭典,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說,在金門出土的魯王壙誌有望「回」鄉永久展示,他保證有能力照顧好這個「國寶」。

魯王朱以海生於萬曆 46 年( 1618 年),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第 10 子魯荒王朱檀的九世孫;雖身為王族,卻因明末戰亂、清國崛起,一生流離,最後來到金門,度過生命最後 8 年時光,並葬在這裡。

1832 年,金門文人林樹梅在金門城東發現一座古墓,當時以為是魯王墓; 1959 年,國軍在金門舊金城城東炸山採石時,發掘出魯王真墓,以及刻有魯王生平 726 字的「魯王壙誌」。壙誌後移交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

前總統蔣中正當年在視察後表示,這是歷史大事,不僅為鄭成功洗刷殺害魯王的冤屈,更可以魯王抗清復明的志節勉勵後人。當時金門司令官因而奉令,將魯王靈骨改葬在小徑。

此後,金門縣政府每年農曆 5 月 15 日魯王生日時都會在小徑魯王墓地舉行公祭儀式。今天公祭由縣府秘書長張忠民主祭,縣府一級主管和鄉鎮長等人陪與祭。

參與公祭的盧根陣表示,壙誌的出土象徵金門整個歷史和民族歷史的對接,提到南明時不能不談到金門,凸顯金門地理位置的重要。魯王在金門這段歷史對金門在文化、教育、觀光各方面的發展,都是重要的資產,金門各界期待真蹟能回到金門。

盧根陣表示,史博館 6 萬件文物中有 5 件國寶,魯王壙誌是其中之一,另外 4 件都在中國。 2 年前,魯王 400 歲冥誕時,壙誌曾返鄉在金門民俗歷史博館展示 3 個月,備受關注。

魯王曾在古崗湖畔留下「漢影雲根」碣石,盧根陣說,魯王要表達的是漢族文化在魯王心目中像雲朵一樣無地著根,也是魯王對民族的思念和國家的緬懷,壙誌如果真能返鄉,長期展示,更有意義。金門史博館有足夠的恆溫恆濕條件,有能力照顧好國寶。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