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開齋節走訪北京牛街清真寺 領悟中國式打發

圖片來源:中央社

5 日開齋節當天,逾千年歷史的北京牛街清真寺卻進入修繕而不開放。看門大爺勸阻,「走了,有啥好看,這(古蹟)都假的」。中國式打發,是國家面子與事件裡子外的第三種選擇。

牛街位於北京舊城西南邊,逾萬名回族人在此定居,歷史可回溯至宋、元時期前往中國的中亞穆斯林。作為回族大本營,牛街是品味清真美食的去處,而置身在穆斯林喜愛的白、綠色調,也能自一片「中國紅」中稍獲喘息。

進入國曆 6 月以後,開齋節迎來倒數,期間雖偶有聽聞外省區市的清真寺被摧毀的消息,但打開中國的旅遊平台,得知建於西元 966 年的北京牛街清真寺正常對外開放,便在 5 日開齋日當天前往感受氣氛。

牛街店家當天無不在門口掛起「開齋節快樂」布條,到處是饕客、觀光客。越靠近牛街清真寺,戴著頭巾的穆斯林也就更多。但要入寺參觀時,卻見門口擺放「寺內修繕、謝絕參觀」的告示牌。

眼見穆斯林們一個個正常進出,心中閃過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在羅馬的時候,要學習羅馬人,意指入境隨俗)便尾隨禮拜人群走進牛街清真寺,不料,立刻被入口處一名目測年約 60 多歲的看門大爺攔下。

大爺隨即告誡,清真寺自 5 月 5 日起就進入修繕,期間只供穆斯林做禮拜。被問到什麼時候才能修好,大爺毫不思索地說,「不知道,至少兩年以後再來吧」。經被大爺一番打量後,他又問,「你是來觀光的吧?」

由於當天是六四 30 週年隔日,礙於時間點敏感,不便表明媒體身分,但又不想說謊,於是微笑以對,才在想說該如何開口,大爺突然一陣感嘆,「唉,這有什麼好看的,走吧,這(古蹟)都假的」。

大爺此時一副為人設想的明理通透,與先前略帶嫌惡的樣子大為不同,一時間不知哪個才是真正的他,只能定睛端詳,盼得到多一點線索。也許是那若有所思的表情,意外打開了大爺的話匣子。

「你不會不知道中國很多古蹟都假的吧,你去過河南嗎,那不也有很多古城,全都是假的」。大爺說這話時,那神情滿熟悉的,和記者逮到新聞時好像,不一樣的是搭上北京人講話不太張口的專有含糊,口氣有點微涼。

根據資料,本名為牛街禮拜寺的牛街清真寺,建於宋、遼年代,雖曾於文革遭破壞,但應不全然是假。直至敗興走出寺外,在西側 20 公尺發現一輛警車,與多名身穿黑衣的保全,才理解自己可能誤闖「重要陣地」。

猜想看門的大爺並非不知牛街清真寺有幾分真假,也非不好意思讓遊客白花時間參觀,進而不顧國家形象抖出「中國古蹟多是假的」的秘密。那擺盪在國家面子與事件裡子間所做出第三種選擇,叫做中國式打發。

中國式打發,是欲言又止、點到為止的藝術,事情不總是他講的那樣,也不全是你想的那樣,還要伴隨其他環境線索與生活脈絡,才能領略的。而在個人層次來說,那是在中國高舉集體主義下難得的自我偷渡。

中國式打發可因地制宜形變,像看門大爺這種以國家形象作犧牲的,不算罕見。有次被觀光區的三輪車伕載往一處號稱王府的宅子,但怎麼看都不像,對方既想賺錢又不忍你失望地安慰,「 100 年後這也是古蹟了」。

此外,地下道手機貼膜、換電池的小販,也熟諳中國式打發。一塊寫著「華為原廠電池特價 30 元」的看板,當進一步洽詢真偽時,得到的答案是,「華為和咱們這個,不都是國產的嗎?」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