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今天辭世,享嵩壽 102 歲。他曾獲有建築界諾貝爾獎美譽的普利茲克獎,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最後大師」,羅浮宮金字塔是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之一。
貝聿銘三子貝禮中向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表示,貝聿銘今天凌晨過世。報導未提及確切死因。貝聿銘近年深居簡出, 3 週前才過 102 歲生日,當時未傳出身體不適。
美國華人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 ) 4 月 5 日在紐約舉行 30 週年慶典暨年會,貝聿銘獲頒全球建築設計終身成就獎,但他未現身領獎。次子貝建中代領時說,貝聿銘在家休養不克出席。
貝聿銘出身蘇州望族, 1917 年 4 月 26 日生於廣州,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央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辦人之一;生母莊氏為清廷國子監祭酒後代,於貝聿銘 13 歲時罹癌過世,繼母蔣士雲為中華民國駐外使節蔣履福女兒。
貝聿銘 18 歲時留學美國,在賓州大學攻讀建築,之後轉往麻省理工學院(MIT), 1940 年取得MIT建築學士學位, 1946 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 1954 年成為美國公民。
貝聿銘踏入建築界後展現設計高樓大廈的長才, 1955 年與在地產商齊氏威奈(Webb & Knapp)共事的建築師一同成立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I.M. Pei & Associates),事業逐漸起飛。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與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他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強調光與空間的結合,留下「讓光線來作設計」的名言。
他的代表作包括美國華府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1984 年,在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委託下,貝聿銘替羅浮宮主庭院設計由玻璃和金屬建造的巨大金字塔,作為主要入口,周圍環繞 3 個相同造型的小型金字塔,於 1989 年完工。
羅浮宮金字塔建造初期,因風格與充滿古典氣息的羅浮宮主建築格格不入,受到大批巴黎市民反對。當時法國民眾大多認為出自貝聿銘之手的玻璃金字塔設計過於前衛,要求取消擴建。這項工程最終在爭議聲中保留,羅浮宮金字塔至今矗立 30 年,已成為巴黎地標之一。
貝聿銘生前獲得眾多榮耀,最受矚目的是 1983 年獲頒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羅浮宮金字塔當時尚未完工,貝聿銘獲獎時最著名作品是 1978 年完成的美國國家藝廊東廂。評審給予貝聿銘高度評價,指他為 20 世紀建築界貢獻數一數二,美麗的內部空間和外部型態,「他多才多藝和運用建材的技巧,已臻詩意境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