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五四100年 王丹推二次新文化運動

王丹 圖片來源:中央社

六四學運領袖王丹在「五四」百年之際發起「第二次新文化運動」。他表示,中國修憲宛如帝制復辟,身為知識分子必須站出來喚起年輕一代的意識,為中國民主化發展提供文化基礎。

「五四運動」是 1919 年在中國爆發的愛國主義運動。當時,許多學生、工人與民眾不滿歐美列強在巴黎和會上,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卻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因此罷課、罷工、示威遊行。

同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則認同西方思想,帶動民初青年學生與知識界反思、批判華夏傳統文化,追隨西方提倡的民主「德先生」(Democracy)與科學「賽先生」(Science)。

如今,五四運動過去 100 年,中國總書記習近平卻在紀念五四運動 100 週年大會上,將五四精神解讀為「愛黨愛國」,迴避「民主自由」。

面對更趨專制極權的中國體制,包括王丹在內的海內外中國異議人士,於 4 月發起第二次新文化運動,反對習近平當「 21 世紀中國的新皇帝」。

王丹日前接受記者越洋電話訪問時表示,從五四運動到八九民運,都呈現出中國知識分子改變中國的主要訴求,就是要改造中國的傳統文化。

他指出,習近平去年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讓我們看到帝制思想再度抬頭。所以才要趁回顧五四 100 週年的機會,提出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問題,防止中國帝制思想重新泛起,希望能在傳統文化中,找到有利憲政民主的制度,為中國民主化發展提供文化基礎」。

王丹表示,由於中國國內現在的環境,不宜直接介入,因此他們選擇將傳播的對象鎖定在海外中國移民族群,尤其是年輕的新移民。透過啟蒙的方式,例如寫文章、接受採訪、召開討論會等,包括透過社群媒體,慢慢地在社會中引導相關議題的討論。

他認為,雖然現在的中國年輕人對六四記憶淡薄,但對政府的不滿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在習近平修憲,試圖稱帝以後,很多的年輕人對這樣的事態發展,都感到非常驚詫和不滿。

王丹表示,社會有一定的發聲空間,其實可以稀釋掉反抗的意願。但中國現在的做法是把所有反抗空間都消滅掉,其實這對共產黨而言是不利的,「所謂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雖然現在中國年輕人的不滿無法表達,不過一旦形勢發生變化,就會爆發出來。

王丹指出,雖然中國可能也意識到這些問題,但他們別無選擇。因為,如果放鬆控制,社會自由化風潮就會起來;不放鬆控制,最後也會物極必反,逼得自由化思潮起來。所以,中國只能採取習慣性的暴力方式。

他分析,隨著當局對社會和對黨內控制越來越嚴密,再加上中國經濟下行,各種中國黨內和社會上的矛盾會越來越多,並會以中國黨內派系鬥爭和分裂形式呈現出來,再加上社會抗議事件不斷發生,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出一種新的政治狀況。如今也有越來越大的趨勢,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