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研議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管理辦法,規劃募資規模逾新台幣 3000 萬元須進入沙盒實驗,但立委與業者建議放寬門檻,對此金管會表示將研議, 6 月完成草案並預告。
所謂證券型代幣,本質與有價證券類似,仍須與資產掛鉤,例如現金、股份、固定收益資產、不動產、大宗商品等。STO 機制被視為有助新創團隊及中小企業募資,但由於 STO 事涉有價證券發行,需獲監理機關許可。
根據金管會初步規劃,STO 監理規範採分級管理,以群眾募資金額上限 3000 萬元為門檻,STO 募資金額在 3000 萬元以下者,可比照群募相關辦法,STO 申請人申請自營牌照,可身兼發行與交易機構,無需申報生效,並採低度管理制度。
為研議證券型代幣發行管理辦法,金管會今天召開公聽會,由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親自主持,邀集立委、財經專家、金融業者與新創業者出席,公聽會原定 2 小時內結束,但因現場發言踴躍,最終延長至 3 小時才結束。
參與公聽會的國民黨立委許毓仁會後表示,目前金管會規劃,STO 募資金額在 3000 萬元以上的,都需要進入沙盒實驗,效率不彰,也不利新創發展。且 3000 萬元以下豁免申報的 STO,代幣類型僅限固定利率債券型代幣及分潤型代幣,將排除大量參與者,也不開放一般投資人,格局過小。
與會業者也表示,金管會將豁免申報門檻訂為 3000 萬元,金額太低,且平台業者資本額須達 1 億元,要求太高,且募資對象限定專業投資人,認購金額也有限制,因此建議金管會可以適度提高豁免申報門檻,放寬投資人身分與投資限額。
對此,顧立雄會後表示,金管會將蒐集外界意見,並訂出衡平規範。草案預計 6 月底完成,完成後會對外預告。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