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 2003 年開辦第一次海葬,環保葬從標新立異逐漸方興未艾,臻善園花葬區甚至熱門到要開闢新園區,也凸顯「厚養薄葬」與逐漸不再非黑即白的殯葬觀念。
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副處長王文秀回憶起她辦的第一場環保葬,也是全台灣首次海葬,是要將 6 位往生者的骨灰送入大海,這 6 位堪稱環保葬的先行者,但其他人可不這麼想,漁船嫌晦氣拒絕出租,媒體也緊迫盯人。
最後王文秀使出調虎離山計,先放出兩台公務車讓媒體去追,自己再搭著載有骨灰的車一路趕往野柳,並給船家兩倍費用,才順利完成海葬。回憶起往事,王文秀笑說:「租個船出去辦海葬船上就會有鬼喔?那我這裡不就鬼更多」。
之後台北市成立樹葬區「詠愛園」,發現成效不錯,再繼續推廣花葬,開闢「臻善園」,如今詠愛園的 7900 個穴位已快額滿,臻善園的 5000 個穴位更是供不應求,預計將會在臻善園後方規劃新園區、新增 5000 個穴位。
「環保葬最終會成為主流」,殯葬業者「小冬瓜」郭憲鴻直言,就像以前土葬興盛的時代,大眾也不能接受火葬,認為會讓往生者感到被燒灼的痛苦;可現代大多家屬都選擇火葬、進塔,土葬者反而非常少。有聲音質疑環保葬讓先人魂魄不安、後人無法祭拜,郭憲鴻認為,大家以前對火葬的態度,就是現在對環保葬的態度,政府的宣導與推動很重要。
王文秀說,現行環保葬全程免費,且詠愛園及臻善園免費開放參觀,就是要讓民眾接觸、認識,進而選擇環保葬,且若將存放在靈骨塔的骨灰移出並辦完環保葬,還可申請新台幣 1 萬至 2 萬元的獎勵金,「有的人就會罵說這是在賣祖先,但不是的,這觀念要改,這也是在解決塔位不夠的問題」。
要改變民眾根深柢固的觀念並不容易。王文秀觀察,進行環保葬的人家以基督教及佛教為大宗,尤其聖嚴法師去世後骨灰植存於法鼓山,帶動信徒跟進;反觀道教因為注重風水,進行環保葬的人家就很少。不過有一位風水師死後選擇海葬,因為他認為真正會影響後代的是品德,不是風水方位上的眉眉角角,讓王文秀印象深刻。
此外,由於環保葬的精神是回歸自然,因此不立碑、不記名,連追思的花束擺上一天後就會被清除,但還是不少人會偷偷帶簽字筆在葬區的鵝卵石上寫字或畫圖做記號,管理人員只能把石頭翻面或換上乾淨的鵝卵石,並增加培養土及溶磷菌,加速骨灰分解,讓土地休息、永續利用。
環保葬的核心概念是「簡潔」,少了繁文縟節的告別式,讓殯葬業者利潤大減,也是推行上的阻礙之一。郭憲鴻坦言葬儀社的利潤很大部分來自骨灰罐及塔位,他開玩笑說:「聽到家屬說想要環保葬的時候心都會淌血」。
但郭憲鴻也認為,「厚養薄葬」觀念崛起,人們對這些殯葬禮儀也不再那麼堅持,同時他也希望大眾對身後事話題別再諱莫如深,「當懂得感恩的時候,其實世間萬物皆有良善,沒什麼不能說的」。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