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研院研發果凍細胞 有助病毒檢測及免疫治療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研院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在細胞中注入類似果凍的水凝膠,可形成果凍細胞。這些果凍細胞即使在細胞死後,也可維持細胞膜上的生物活性,可望應用在病毒檢測、免疫治療等技術。

中央研究院今天舉行「凍結細胞的青春,果凍細胞助病毒檢測、免疫治療」記者會,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胡哲銘說,一般來說,當細胞死亡後,細胞骨架網絡的分解會破壞細胞質與細胞膜中的支撐,導致細胞膜破解和崩解。

胡哲銘指出,過去為了要保留死亡細胞的細胞物質活性,必須要經過繁瑣步驟,而且不能完整保存。

胡哲銘說,為了要解決這項問題,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技術,是透過水凝膠化來保持細胞膜的流動性與細胞膜界面活性。

研究團隊將活細胞冷凍後再解凍,會讓細胞表現產生細小穿孔,再趁這時候將細胞浸泡在水凝膠製劑中,讓片段水膠可以滲入細胞。接著研究團隊照射 UV 燈,進行光活化的化學反應,使其片段合成水凝膠聚合物,取代細胞骨架網絡來維持細胞外型。

也就是說,當研究團隊把水凝膠(PEG)注入細胞後,可保存細胞膜的生物特性長達 30 天以上,由於注入水凝膠的細胞質地類似果凍,又被研究團隊稱為「果凍細胞」。

胡哲銘表示,果凍細胞不僅能保持細胞膜脂類的排列順序和細胞膜蛋白質移動性,更能維持細胞表面受體與病毒抗原的交互作用。

實務應用上,胡哲銘指出,像是癌症治療研究、免疫療法研究、幹細胞培養等會需要維持細胞膜活性的研究或技術,未來都可以透過此項技術,來保持細胞膜的生物活性。

胡哲銘舉例,已經死掉的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presenting, APC)一般情況下會失去細胞膜的活性,也無法促進T細胞增生,但如果把抗原呈現細胞轉為果凍細胞,即使抗原呈現細胞死亡,仍會保持其細胞膜的活性,也能促進T細胞的增生,這樣有助免疫治療和病毒檢測的研發。

中研院指出,此研究成果已在今年年 3 月 5 日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並已申請多國專利。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