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大學申請過一階人次暴增 教團籲調整學測級分

圖片來源:中央社

教團今天表示, 2019 年度大學個人申請通過一階篩選人次遠大於預期,可能導致二階甄試錄取率大幅降低,呼籲教育部透過調整學測級分等配套來解決同分增額亂象。

2019 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管道日前公告第一階段篩選結果,通過篩選的考生還需參加第二階段甄試。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今天到教育部前舉行記者會,呼籲教育部解決一階篩選同分增額的亂象,並增加學測鑑別度。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表示, 2019 年度個人申請管道採計學測科目從最多 5 科改為 4 科( 5 選 4 ),加上學測鑑別度不足,讓各科滿級分人數、前段和中段同級分人數大幅增加,最後導致一階篩選同分人數過多,通過篩選人數大於原先預計甄試人數。

王立昇舉例,如清大電機系乙組原訂招收 40 名學生,預計甄試 120 人,最後卻有 506 人通過篩選,類似這樣超額的狀況,除了各系必須增加人力和時間來因應,也讓人擔心審查品質,同時二階甄試錄取率可能大幅降低,考生和家長更焦慮不安。

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副理事長陳綺貞提到,通過一階篩選的人次高於原先預計甄試人次時,就代表錄取率會大幅降低,對沒打算準備指考、鎖定申請入學管道的中段學生衝擊最大,他們可能到 5 月才發現沒有錄取學校,被迫去準備指考。

陳綺貞認為,學測 5 選 4 的政策立意良好,但要有配套,採計科目減少時,同分人數可能增加,學測應該更細分,例如從 15 級分增為 30 級分,也建議增加學生的志願數;以指考為主的考試分發管道名額已經很少,繁星或申請管道不該再因為同分增額錄取而去占用考試分發管道的名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科長郭佳音出面接受教團陳情,郭佳音指出,推動學測 5 選 4 ,是因應高中端訴求,讓學生更有時間適性選修,而非在考科過度學習,也呼應個人申請管道適性選才的精神,學測成績不是唯一的錄取標準,關鍵在於二階甄試。

郭佳音表示,對於二階甄試人數增加的情形,教育部與招聯會已立即請各校預先規劃因應,做適當調整,如有經費需求,教育部將全力支持;至於調整學測級分、增加志願數、各管道名額比例等呼籲,教育部會持續蒐集各界意見,並責成招聯會和大考中心與各方評估討論。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