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大學藝文中心舉辦台灣藥籤與醫療文化展,現場展示從廟宇向神明求來的處方「藥籤」,讓師生瞭解台灣早期的民間醫療文化,也藉此反思醫病關係。
陽明大學與「病態美學」策展團隊合作舉辦「心誠則靈?台灣藥籤與醫療文化展」,今天起在陽明大學藝文空間展出,以台灣廟宇中的藥籤文化為主題,並向台南的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商借真實的藥籤與處方,由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中醫師陳柏勳、病態美學策展人黃意淳共同解籤。
陽明大學表示,在醫療科學還不發達的時代,藥籤是民間流行的民俗療術,透過向廟宇求籤來獲得神明的處方,並獲得心靈慰藉;如同醫院看病分科,傳統寺廟也將藥籤分為「大人科」「小兒科」,甚至還有「眼科」與「外科」等,如媽祖是海神,因海邊風沙大,眼睛容易不舒服,因此早期有「眼科看媽祖,內科看保生大帝」的說法。
陳柏勳表示,除了媽祖與保生大帝,包含神農大帝、五府王爺、中壇元帥、關聖帝君、觀音佛祖、恩主公都可求藥籤;藥籤的處方組成簡單、劑量輕,配合虔誠信仰,民眾常會感覺有「療效」。
陽明大學藝文中心主任黃桂瑩表示,藥籤在現代已少被採用,但在過往醫療資源匱乏的時代,藥籤可說是「生活化的醫療策略」,透過擲筊求藥籤,病患能充分表達病情感受,獲得醫療以外的心理支持,與現代醫療中以醫護主導有很大差異。
黃桂瑩指出,期望透過這樣的展覽,讓學生反思醫病關係不單單只有冰冷的數據、處方,還要多一份關心與溝通,現場除了靜態展示,還有娛樂藥籤可供抽取,針對失戀、落枕、更年期等狀況對症下藥,讓人莞爾一笑,並體會求神問卜過程。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