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地方廚餘處理設備經費 環保署全數核定

圖片來源:中央社

為防止非洲豬瘟病毒可能透過廚餘傳播,未通過環境保護檢核的廚餘養豬場預訂 3 月底前轉型,目前全台約 693 家廚餘養豬場改餵飼料,環保署已核定設備經費,補助各縣市處理廚餘。

中國非洲豬瘟疫情越演越烈,截至 2 月 24 日止,目前未發現非洲豬瘟的省區僅剩下新疆、西藏和海南。台灣目前未出現疫情,但為防止非洲豬瘟傳入,政府單位上緊發條、積極防堵。

廚餘是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途徑之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要求廚餘處理不符高溫蒸煮環保法規的廚餘養豬業者,須在 1 月底前向環保單位申請檢核,通過檢核才能繼續使用廚餘養豬,否則就接受農委會補助改以飼料養豬或離牧退場。

據農委會最新統計,全台已有 774 場養豬場通過環保檢核,可繼續用廚餘養豬,也有 693 場養豬場改為飼料餵養。

台灣廚餘量年約 65 萬公噸,其中 44 萬公噸用於養豬,但廚餘養豬場轉型加上部分縣市宣布全縣禁止廚餘養豬,也讓廚餘去化成為中央及地方政府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養豬廚餘去化主要是採取堆肥,未來則做為生質能原料。行政院環保署短期將補助地方政府購置脫水、破碎設施及模組式高效堆肥等設備;中、長期部分,將核定區域堆肥場及設置生質能廠。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李健育表示,各縣市陸續向中央申請購置廚餘處理設備,環保署 2 月 28 日前就將經費全部核定完畢,今年度經費新台幣 4.5 億元,加上明年度則合計達 10 億元。

據農委會統計,迄今仍約有 500 場廚餘養豬場仍未決定轉型,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日前了解,可能其中有 300 家將退場離牧。農委會將請地方政府環保局、農政單位加強查緝,儘速讓廚餘養豬場完成轉型。

非洲豬瘟是豬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以侵犯體內吞噬細胞-單核細胞系列(macrophages-monocyte series)細胞為主,並產生甚急性、急性到亞急性及慢性臨床症狀,典型特徵是皮膚潮紅及廣泛性內臟器官出血,急性型死亡率 100%。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