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史就像空氣無法忽視 作家:文化出得去、觀光客進得來!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攝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報導)2019 台北國際書展如期進行中,恰巧碰上一年一度的西洋情人節,玉山社於展區內舉辦「鄉民的台灣史關鍵詞」講座,講者蔡蕙頻正分享著一段媲美偶像劇的愛情故事,以下故事發生在日治時期的嘉義第一公學校。

台灣的國民義務教育雖始於日本領台,但仍是一個女性就學尚不普遍的年代,因此,在台灣人所唸的公學校裏,女同學仍是「稀有動物」。既然是少數,想必成為臭男生的搗蛋對象。

當時,校園裡一位調皮的男同學,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竟拿雨傘打傷了某位女生的頭,翌日,女生的父親便決定不再讓她上學。事隔多年,男孩已長大成人,也到了論及婚嫁的年紀,卻始終沒有對象,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個女孩,她叫做張捷,不過兩人都互不來電,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沒多久,又有朋友要替這個男孩做媒,「是妳!」一見到女方後,男孩驚訝地脫口而出,因為這個女孩又是張捷,沒辦法,姻緣天註定,兩人便開始談起了戀愛,直到步入禮堂。

婚後,丈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撞見太太頭上有一道傷疤,便好奇追問妻子疤痕從何而來?「這是小時候在公學校被一個搞怪的男生打傷的。」妻子說。丈夫聽完恍然大悟,心想:「哭枵!這樣說起來不就是我⋯⋯」於是,他把與太太從相識、戀愛到結婚的種種,和這個「印記」串在一起,彷彿是象徵他們緣分的烙印,牽引著彼此的命運,且在多年後依舊攜手相伴。

看到這裡,你是否還在釐清這到底是哪部電影的浪漫情節?別想了,這可是真人真事,而這個男主角,就是鼎鼎大名的台灣畫家——「陳澄波」。

陳澄波全家福照,持帽者為陳澄波,右二為妻子張捷。
圖片來源:擷自 「從北緯23.5°出發 陳澄波」網站

這個故事收錄在玉山社出版的新書《台灣史不胡說:30個關鍵詞看懂日治》,在歷史教科書上絕對看不到。著迷於台灣史研究的作者蔡蕙頻,費盡工夫爬梳史料、挖掘文獻,彙整出她最想述說的 30 個關於日治台灣的大小事,她用不同的角度帶領讀者一同認識日治時期的台灣。

如果大家仍記憶猶新,幾年前一則關於陳澄波畫作失竊的新聞,某台主播一句口誤:「同時陳澄波他自己本人也相當緊張」才又讓台灣社會重新探討「陳澄波是誰」。

圖片來源:擷自 網路

稍微有點台灣史概念的人,對陳澄波的印象可能是「第一位入選帝國美展的台灣西畫家」,抑或是戰後擔任為民喉舌的嘉義市參議員,結果卻在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黨軍隊槍決;而這位享譽國際的本土藝術家、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具有歷史意義與文化指標的時代人物,其實在台灣發展的脈絡上,一直都被刻意地抹去。

台灣史就像空氣一樣,不一定看得見,但絕不能忽略它。

蔡蕙頻透露,她想寫一本有趣的台灣史讀物,可以根據一些關鍵字,然後延伸出那個時代架構。她説:「不刻意強調年代和人名,只說故事,並且告訴你,這個故事背後的那個時代,以及它與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有什麼關係。」蔡蕙頻舉例,以陳澄波為切入點,連結其他的關鍵字,會發現他的背後還有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她説,若不是陳澄波的老婆家裡開明,願意讓張捷接受現代教育,或許他們倆就遇不上;若不是「自由戀愛」的觀念逐漸在台灣萌芽,或許就無法譜出這段命中注定的戀曲。

2019台北國際書展12日起至17日於台北世貿一館、三館展出,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蔡蕙頻14日於書展上以「鄉民的台灣史關鍵詞」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攝

蔡蕙頻表示,自己並不打算將這些故事依照時間順序排列,而是將相似領域的關鍵詞網羅起來,各自獨立卻又相互有關聯,目的是希望不受前因後果所影響,所以讀者不用擔心看了這一頁就忘了上一頁,也不用在乎是否記得誰的名字或偉人的生日,讀過整本書,就可以感受到日治時期的生活氛圍。

此外,蔡蕙頻也提到,這本書不添加過多的學術成分,不含艱深、難咀嚼的專業術語,保證純天然好吸收,是一本不需要太多台灣史基礎知識就能輕鬆閱讀的書。

有人問:「知道這些要幹嘛?」

蔡蕙頻笑說:「其實你不知道這些歷史也不會怎麼樣,但是『命案』就會不斷發生!」像基隆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當你實地走訪時可能完全看不到相關的遺跡,因為被抹滅掉了。台灣曾經有段「不是很重視台灣史」的過去,致使許多文資悲劇不斷上演。很多歷史遺跡也許蘊藏著台灣歷史每個時期的縮影,如果我們都知道台灣史,就可以避免重蹈覆轍。

至於為什麼寫這本書,蔡蕙頻則反問現場聽眾。試想,外國觀光客來台灣究竟要看什麼?有可能是愛情摩天輪,不過我願意相信,有更多遊客是來探訪台灣文化的,當你驚覺大稻埕跟九份老街到處都是外國人時,就會理解,他們要看的,實際上是台灣與眾不同的真實樣貌。

《台灣史不胡說:30個關鍵詞看懂日治》作者蔡蕙頻。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攝

說到日本你會想到什麼?說到韓國你又會想到什麼?

那麼,說到台灣呢?

蔡蕙頻強調,文化是所有軟實力的根源,同時文化又來自於歷史,而歷史則有助於我們認識自己,假使大家都有這個概念,肯定「文化出得去、觀光客進得來,台灣發大財!」

座談最後,蔡蕙頻盼望,大家可以每天抽一點時間了解一點台灣史,她由衷期許,「願文化在歷史中發芽,願歷史在文化中茁壯」。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台灣史不胡說:30個關鍵詞看懂日治” book_author=”蔡蕙頻” book_publisher=”玉山社” book_publish_date=”2019/02/12″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01/51016012_2137386653013086_2763444458610491392_n.jpg” book_link=”http://www.tipi.com.tw/books.php?pid=748″ book_link_text=”玉山社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294″ ext_link_text_1=”博客來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