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胡家銘報導)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將在 2 月 12 日至 17 日(週二至週日)世貿一館和三館盛大舉行,今年的主題國是德國,以「德國故事」(German Stories)作為中心精神,邀請 13 位德國熱銷作家來台,並與台灣的作家和讀者們交流各自的作品與創作理念。今(11 日)的展前記者會,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Dr. Thomas Prinz)表示,「我們必須著重於文字帶給社會的正面意義」。
即將於明天登場的第二十七屆台北國際書展,總共匯集了 52 國、735 家出版社參展,並以十大創新、十大主題之姿呈現。而今年書展主題國家鎖定德國,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提到,今年書展的主旨為「讀書正好、讀書好正」,代表任何時間、地點都是最好的讀書場域,希望透過書展將德國藝術、文化、自由、民主的一面呈現給台灣的讀者。
而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趙政岷則說,在數位浪潮下,盼民眾可以回歸紙本書、重拾深度閱讀的樂趣,「我們不可能不用手機,但呼籲大家不要忘記讀書的重要。」
趙政岷指出,儘管台北國際書展的規模不是亞洲最大,但台灣一年的新書量達四萬,出版性、活潑性仍名列世界前茅,很多來自中國的作家無法在當地出書也都改由台灣發行,這也是德國非常看重的策劃理由。
本屆書展也為各級學校準備了「開學趣書展」,趙政岷笑言,「十幾年來門票都不漲價,大概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書展了!」他還開玩笑:「也許企業能放員工半天假,讓員工親赴書展學習,相信能為工作效率帶來助益。」
這次德國在台協會也參與策劃主辦,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Dr. Thomas Prinz)談及,德國的出版產值一年高達七億美元,但出版的價值不單只是用金錢量化,而是必須著重於文字帶給社會的意義。
他強調,文字仍是影響力的載體,世上有某些國家相當懼怕文字的力量,因此要求書籍出版接受審查,甚至有作者因為公開言論而面臨牢獄之災。台灣是享有民主自由的國家,這次邀請到 13 位德國作家來台,寫作的主題包括人工智慧、正義、民主自由,這些都是台德兩國的共同語言。
法蘭克福書展海外事業部經理芭碧・貝克(Bärbel Becker)表示,書籍不僅能提供知識,交流分享彼此想法,還能帶動民眾關注重要社會問題,尤其是非小說類有關勞工、美德等多元議題的書籍。希望有更多台灣出版社,協助德國書籍的翻譯跟推動,藉由今年德國故事作為主題,促進兩國的出版業發展。
台北歌德學院院長羅岩(Jens Rosler)則認為,台灣是德國價值的重要夥伴,有民主自由及多元文化等共同信仰,本次來台的作家將圍繞兩國共同價值,談論台灣與德國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他也透露,為了推廣德國文化並加深兩國交流,歌德學院不斷在台灣舉辦各類文化相關活動,這正是多年來持續與台北國際書展合作的基礎,今年德國主題國更深化彼此的合作關係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法蘭克福書展主席傅藍(Holger Volland)以作者身份來台,他談到,作者代表的是想傳遞的觀念,如何理解歷史、鑑往知來、了解民主社會面臨的挑戰,都是這次作家想呈現的議題。
本次來訪的 13 名德籍作家包含畢特納博士(Dr. Regina Bittner)、恩岑斯・貝格爾(Theresia Enzensberger)、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意許(Arne Jysch)、克林(Marc-Uwe Kling)、美瑞安・梅克爾(Miriam Meckel)、薛弗勒(Axel Scheffler)、威廉・許密德(Wilhelm Schmid)、史坦格(Ronen Steinke)、施益堅(Stephan Thome)、傅藍(Holger Volland)、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以及封笙堡(Alexander von Schönburg)。
他們將與台灣的學者與作家們展開對談,深入探討:克服過去、科技與人工智慧、假新聞與媒體等,都是德國與台灣近幾年持續不斷的熱門話題。除了台德作家之間精彩的交流火花,還有文學與多媒體的結合,如音樂、漫畫和影像等。喜歡畫畫的大小朋友們,還能參加繪畫工作坊,與繪本大師一起發揮創意。
此外,德國主題館的另一個亮點,即展場設計靈感來自「包浩斯」(Bauhaus),因為今年恰巧是德國包浩斯學院創立的 100 周年。在 414 平方公尺的空間裡,透過劇場式的簡約結構、天鵝絨布幕、木頭地板與明亮的粉紅色天花板,皆是取自包浩斯風格,參訪者也能在館中感受到包浩斯的功能性、強烈的人本風格。
而錯落其中的桌椅能讓訪客們擇席而坐,在這裡,作家、出版人、譯者與訪客都能自由交流。大道的中心是階梯式舞台區,在沒有活動的時候,也能當成訪客坐下並俯覽熱鬧書展景觀的休息區。正因如此,德國主題館不只是單方面的展覽德國書籍,而能藉由與訪客互動,創造更多新的德國故事。
延伸閱讀: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