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央廣》台灣學子真想到東南亞就業?學者點出矛盾心態

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受到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影響,一項調查發現,有 6 成 7 的學生願意或考慮將來到東南亞就學或就業,其中大學生的意願更高達 8 成。學者提醒,想去不代表準備好要去,青年學子應閱讀更多有關東南亞的資訊,政府也應讓國人同步了解南向各國的機會和風險,而不是只強調有希望的一面,這樣台灣青年才能真正從「心」出發,和東南亞的人民交朋友。

想到東南亞發展 卻沒想要學語言

金車文教基金會日前對國中、高中及大學生進行國際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 6 成 7 的學生願意或考慮到東南亞國家就學或工作,而且女生的接受度達 7 成 3,比男生的 6 成 2,還高出 1 成以上;若只統計大學生的部分,想前往東南亞的人更高達 8 成。

調查也詢問學生,如果要移民,最想去哪個國家?結果最多人選日本或美國;出國自助旅行最想去的國家也是日本、美國和韓國,完全沒有新南向國家。另外,除了華語及英語,有 3 成 3 學生認為,最需加強的語言能力是日語,2 成 6 選擇歐洲語,選東南亞語只有 1 成 5。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表示,學生們有意願到東南亞工作,但從問卷結果中,卻能看見心態上的矛盾。劉必榮:『(原音)我們到底的心態是什麼?你看一方面,我們覺得好像要去東南亞賺錢,可是我要學的語言裡面,東南亞語言的重要,但是只提升 2 個百分點;我要出國、我去旅行,我也不去東南亞,那你想賺錢,你怎麼會了解這個國家呢?』

籲政府好壞都要講 才能「心」南向

劉必榮指出,因為政府現在推動新南向政策,許多媒體也有很多相關報導,都會讓學生們覺得東南亞有崛起的感覺,但想過去發展不等於準備好了要去,怎麼樣做好更多的準備,是政府下一步應該要做的。

他提到,每個地方存在機會,也存在風險,包含當地有沒有軍事干預、社會分裂、貪腐等問題。劉必榮:『(原音)政府要加強的是,讓他們真的要了解地方它的好壞跟它的「悲歡離合」,所以我覺得新南向這個「新」,其實應該改成心心相印的「心」,你的一顆心要南向,然後你才去關心那邊的故事、那邊的情形;那如果說你只是暫時想到,人跑去,但是心沒跟著去的話,你沒有辦法真的融到南向,也沒辦法跟東南亞的人真的做朋友。』

劉必榮建議學子,要豐富閱讀東南亞各種資訊,如果可以組社團,每週定期聚會分享東南亞的事物,會更好;假如有機會到東南亞國家參訪或畢業旅行,則可設計一個主題,讓自己有目的性的去當地,將能有更多收穫。

劉必榮認為,國內電視台也可引進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電視劇或電影,讓國人認識東南亞的明星,並了解穆斯林的世界。劉必榮:『(原音)像很多土耳其的電視明星,但是在印尼是很紅的,可是這是回教世界,我們根本對它一點都不熟,我們不曉得印尼人到底看什麼?也許他看韓劇,可能他不看韓劇,但是我們對他了解多少?我們不知道。』

學習跨文化共事力 親近新住民

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秘書長賴樹盛長期致力推動泰緬邊境移工兒童教育,他表示,政府對年輕世代的投資很有必要,愈來愈多學生因新南向政策獲得補助,能到東南亞國家從事志工服務或職場實習。他提醒學生把心胸打開,用開放的態度去得到新的經驗,有一天如果能掌握到跨文化的共事能力,將來不管去哪裡都受益無窮。

賴樹盛:『(原音)就包含在台灣,我們周遭也還是有新移民新住民,或者新二代,我們都有不同的文化,最重要一點,我覺得跨文化的這個互動溝通、共事能力,真的非常重要,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真正新南向政策裡面核心的價值,也是我鼓勵不管在學校教育也好,或我們自己年輕人出走,或者我們回到生活上或工作上的接觸,其實核心價值就是跨文化。』

劉必榮也說,在新南向政策的推展下,如果有更多國人關心東南亞、了解東南亞,將更有助於這些國家的新住民融入台灣社會,從長遠來看,也能讓台灣有更健全的發展。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