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陳子瑜,原文標題:對蘇邁新內閣的期許與展望,由思想坦克授權轉載。
一如預期,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擔負起政治責任,於次年度總預算案三讀通過後,宣布內閣總辭。接任的蘇貞昌與其副手陳其邁,則要在距離 2020 年的總統大選,不到十二個月的時間內,一方面維持蔡英文總統就任以來所保持的經濟成長,二方面則是要讓基層人民確實感受到經濟成長紅利,而非如前幾屆政府所標榜的冷冰冰統計數字,才能夠真正爭取民心,完成協助蔡英文總統連任的目標。
蘇貞昌和陳其邁,都是政壇出了名的「急性子」,一個是「衝衝衝」,一個是「緊緊緊」。在九合一選舉期間,兩人曾共組「緊衝連線」,讓民進黨的政治幕僚私下開玩笑大喊「塊陶啊」(快逃啊)。從這點就可以看得出來,蘇邁二人對幕僚的高要求。
這二人的組合,勢必會大幅提升施政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所肩負的政治任務。
在個性之外,蘇貞昌願意放手給年輕幕僚打造新形象,以及陳其邁身段柔軟的協調溝通能力,勢必會讓最近已經是「撿到槍」的中央政府,升級成「撿到大砲」的火力,更加強化於人民心中的存在感。
另一方面,因應施政與大選兩項雙重挑戰,在內閣人事的安排上以「穩中求變」為特色。或由現任閣員留任,或由次長升任部長,自然是為了完全避免掉新手上路的業務熟悉期,「又緊又衝」,一分一秒都不浪費。此外,原本辭意甚堅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在蘇貞昌「三顧茅廬」後願意留任,獲得文化界一片好評。
鄭麗君在任內積極推動台語公共電視台、推廣台灣本土文化,並且高度重視包括中正紀念堂在內的轉型正義議題,讓網路盛讚她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文化部長」;出身自國教體系的潘文忠回鍋教育部長,對第一線的學生及教師權益之關注,以及對於性平教育的堅持,也獲得輿論的肯定;此外曾讓台灣透過視訊方式參與聯合國會議的數位政委唐鳳,在推動政府資料公開、數位治理等領域也是成果斐然。
這三位閣員的留任,讓蘇邁內閣於啟動伊始,就先獲得輿論的好評,也凸顯出「良好的政績,就是連任最好的證明」。
於是乎,蘇邁內閣所要面臨的挑戰,已非行政院內部的人事安排,而是外部的環境。環境之一,是涉及到府院黨的聯繫與整合。以當前社會高度關注的假消息為例,過去許多與政策有關的假消息之所以對政府造成傷害,主因在於反應慢半拍,導致話題延燒,進而引發人民不滿,即使事後澄清,也被視為轉彎而受傷。如果能夠在政策確定後、公佈前,同步完成長輩圖或懶人包等簡易版資訊,隨著政策公布時同步發送,並且透過總統臉書作為最優先資訊傳播窗口,在輔之以黨務系統進行輿情收集,即時回報與反應可能衍伸的失真解讀與刻意誤導,將能夠有效降低假消息發酵的時間與殺傷力。
環境之二,則是要在美中對抗持續升級的情況下,站穩腳步,並且堅持到底。日前趙怡翔駐美事件,不只是美國在台協會表態支持,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網也點名批判,足見局勢之敏感。
以台灣的國家利益而言,維持現有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並且邁向國家身份獲得國際承認,是其終極目標,因此在意識形態的價值選擇上,自然會做出選擇美國的合理判斷。
但是僅此並不足夠,台灣必須更積極的,在政治、經濟等制度與合作上,與美國緊密結合,盡可能讓台灣的利益就是美國的利益,唯有如此,才能夠確保穩定而且有互信的同盟關係。
環境之三,是延續「台美同盟」而來的內政問題,即重新確立政治認同的轉型正義議題。台灣與中華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糾葛,歷經七十餘年發展,已經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回歸到正常的主客之別,也就是台灣為主體、國號中華民國。但是在威權時期透過政治經濟教育等系統所植入的「大中國」,仍以幽靈的姿態盤旋在台灣社會上頭,只要這個幽靈依舊存在的一天,以中國為政治認同的現象,就會是妨礙台美同盟最主要的關鍵。要超渡這個幽靈,唯有非常細緻的轉型正義作為,方有可能,並且進一步確立台灣作為吾人的政治認同。雖然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工,但在美中對抗的此刻,也只能盡力而為。
簡言之,蘇邁新內閣及其閣員的組合,可說是踏出了好的開始,但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要面對維持經濟成長以及有感分配、打擊假消息、深化台美同盟關係並落實台灣認同的轉型正義等課題,無一不艱難,而這也是對蘇邁新內閣最大的期許與展望。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