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 2025」的目標是讓中國成為工業強國,不過,有外國專家指出,要成為關鍵產品的主要全球供應國,不僅要有技術,還取決於信認,但現在美、英、澳等國對中國都缺乏這種信任。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11 日刊出倫敦國王學院國王政策研究所主席巴特勒的文章,內容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廣核集團為例,說明國際上對中國大廠仍有疑慮。
文章指出,美國以華為涉嫌違反對伊朗制裁為由,要求從加拿大引渡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但顯然美國真正擔憂的是華為先進技術的資訊收集能力。美國、澳洲和紐西蘭已禁止華為參與未來 5G 移動項目。
因為根據中國國家情報法,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作為一家中國企業,華為必須遵守情報法。
作者並說,華為是電信業 5G 技術的領先者。中國並不以尊重其他國家的智慧財產權著稱,華為的能力讓領先技術更有可能被濫用。
對於英國來說,除了要思考是否像美國一樣抵制華為,還有在布拉德威爾 B(Bradwell B)的核電工程。這座核電站是中國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的合資項目,預計 2025 年左右開工,中廣核將持有合資公司 66.5% 的股權,並將使用其華龍一號核反應爐。
文章說,外界擔心中廣核的技術及其在英國國家供應體系中的地位。能否信任中國來控制自己國家基礎設施的關鍵部分,最終還是要考慮國家安全的問題。
文章認為,成為關鍵產品和服務的主要全球供應國,不僅僅依賴技術專長以及資金的易得性,還取決於信任,而現在不但美國、英國和澳洲,還有中國的鄰國也都對中國缺乏這種信任。
作者表示,除非中國政府改變路線並接受開放貿易基於互利的事實,否則就連華為和中廣核這樣強大的公司也無法指望實現其全球工業夢想。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