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綠能補給專欄》2019年綠能假新聞第一話:風機十年變廢機?

圖片來源:中央社

最近網路跟談話性節目上在討論陸域與離岸風機 10 年後效率急降,宛如廢鐵,並質疑政府發展離岸風電的方向錯誤。此番言論的來源是一篇來自英國能源智庫「再生能源基金會(Renewable Energy Foundation)」的研究,這份 2012 年的報告指出,以丹麥離岸風機為例,全年有 40% 的時間可發電,但 10 年後會降到 15%,效率急降至不到一半。然而這份報告卻有許多問題,研究成果也早被英國及丹麥政府反駁。

問題一:樣本失真 離岸數據少

這份報告使用了 2002-2012 年間,丹麥 823 筆、英國 282 筆陸域風場,以及丹麥 30 筆離岸風場,一共 3 千架風機的資料。但是研究以陸域風機的資料為主,離岸風場資料僅 30 筆,這份資料有足夠代表性嗎?

問題二:技術老舊 單機容量小

其中離岸單機平均容量 2.5MW,然而風力發電技術在這幾年有許多進步,已經發展出 8MW、10MW 的風機,效率會一樣嗎?

報告中表示礙於英國可比較的資料有限,所以僅採丹麥的風場。不過英國在 2012 年也有 3GW 的離岸風電了,應該也有豐富的風場資料可以深入研究。

台灣政府規劃在 2025 年前設置共 5.5GW 離岸風機。
圖片來源:中央社

風機老化快速?丹麥、英國官方已打臉

這份研究一出,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在 2012 年底就反譏 REF 報告說:「我們對風機的壽命預期是基於嚴謹的分析和證據」,並指出相關技術不斷進步的事實。隔年,丹麥能源署以數據澄清,表示沒有證據可支持風機性能將隨使用年數下降,並舉出更多數據加以反駁。

REF 報告指出丹麥陸域風場的容量因數在 15 年內下降了 4%,離岸風機在 10 年內下降了 30%。但丹麥對實際運作 20 年陸域風機的分析顯示,20 年後僅降約 0.7%。而以丹麥最老的 3 個離岸風場:Vindeby、Tunø Knob 、Copenhagen,數據分析顯示,其中兩個風場甚至有所提高,只有一個在估計到 20 年時下降 1.5 個百分點。其他針對丹麥老風場的研究指出,空氣動力學或機械因素對風機效率下降的影響微乎其微。

REF 報告聲稱很少風場在 12 至 15 年後運行,但在丹麥就有 1,664 座風機,年齡超過 15 年。

不只官方反駁 權威機構也說話

不只官方打臉,連權威機構也看不下去。歐洲風能協會(Europe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EWEA)也馬上指出,REF 機構是打著再生能源招牌,實為反風能的組織;研究作者長年著文攻擊綠能,這次也只不過是一次輿論操作罷了。

以丹麥顧問公司 EMD International 所制定,具有公信力的「丹麥風能指數」來校正多風與少風年份的表現,可看出造成風機容量因數下降的原因,是當年平均風速低於長期平均值,實際上是受風力強弱影響,與風機使用年限沒有顯著關係。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也在 2012 年報導,前身為英國風能協會的 RenewableUK 指出,許多投資人對風能技術相當有信心,開發商是從風場發電來獲利的,為了確保 25 年營運期的收益,當然會確實維護風機跟技術升級。英國老牌再生能源公司 Ecotricity 也說明,現今的風機運轉 25 年是沒問題,Ecotricity 最老的風機也都撐過了 25 歲了。

至於質疑為什麼台灣離岸風電購售電合約一簽 20 年?風機可以用 25 年,約當然可以簽 20 年囉。而且台灣是特例嗎?有躉購費率制度的國家,如德國和日本收購期間也都是 20 年;就連美國風場,不管是賣給州政府還是售電公司,契約也都是 15-20 年的時間。如果風機 10 年變廢鐵,那為什麼其他國家也都這樣簽約呢?

歐洲風能協會質疑 REF 研究是否有通過同儕審查,大眾實在沒有必要認真看待。REF 研究也「建言」政府,對於投資離岸風電發展表示擔憂,但也沒有被英國政府採納,英國反而持續大規模發展風電。

最近的報導指出,英國在 2018 年單年建了 2GW 的離岸風電,創下單年最高紀錄。反觀我國人士,卻相當用功的研讀這篇研究呢。

2018 年末,民間團體盤點了「十大綠能假新聞」;在此也要恭喜「風機用十年變廢機」成為 2019 年第一篇綠能假新聞。

丹麥 5 個離岸風場歷年容量因素。
圖片來源:Wind Power, 2013

相關報導: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