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旅居國外、25 歲的葉紹庭是陸軍 2225 梯末代義務役一員,為圓兒時夢,接受訓練成義務役班長,不僅將所學的商學院理論實踐在帶兵,更被視為是一名溫暖的「大哥哥」,帶兵也帶心。
國軍三軍部隊最後一梯次入伍的義務役 412 名士兵,去年入伍時因為不會有學弟,被外界笑稱是「從頭菜到尾」的一梯,軍旅生涯的甘苦受到各界關注及討論。
若沒有軍訓折抵役期的官兵,將在 12 月 26 日全數退伍,屆時一年制義務役將正式走入歷史,未來取而代之的則是為期 4 個月的軍事訓練役。
記者實地探訪位在台中成功嶺的新訓中心,即便是末代義務役的「待退弟兄」,連上幹部仍然一視同仁,必須與其餘袍澤同時起床、進餐廳、操課,連集合場上的答數聲依然響徹雲霄,並沒有因為待退而有特別的福利。
一名戴著圓框眼鏡、長相斯文的下士班長,正在草坪上教導新兵如何投擲手榴彈,他耐心講解分解動作,又不時叮嚀新兵姿勢正確的重要性,目的就是為了讓新兵順利通過鑑測。他是葉紹庭,即將在 18 日退伍。
25 歲的葉紹庭從小到大都在國外長大,僅在寒暑假期間才會回到台灣與親人相聚,剛入伍的他連國字都不太會寫,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在新訓階段志願到步校受訓成為一名下士班長,其實是因為他的父親。
葉紹庭回憶,父親當年從軍時也是在成功嶺擔任義務役班長,小時候不時聽到老爸與他分享當兵的點點滴滴,在幼小的心中對教育班長一職相當崇敬,認為這是一份崇高的職務,雖然他長期旅居國外,卻期待畢業後能回台擔任義務役,更期待追隨父親腳步,成為一名班長。
他也提到軍旅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部分,葉紹庭說,4 個月軍事訓練役剛入伍時都是青澀的小男孩,不僅什麼都不懂,有些官兵因為是「首次離家」一點都不獨立,但期間透過關懷與訓練,讓這些官兵在短短 4 個月蛻變成男子漢,「你會覺得,就像自己帶出來的小孩,很驕傲。」
葉紹庭說,有一晚在官兵就寢後他進行查舖,卻發現黑暗中的某處傳來哭泣聲,他拿手電筒隔著蚊帳一照,赫然發現這名官兵因為想家正在暗夜哭泣,從此之後就會特別關心他,沒想到這名官兵在結業鑑測時的成績相當優異,讓身為教育班長的他感到非常驕傲,如今這名官兵雖然已退伍,但也因此成為好朋友。
至於當兵這一年最有收穫的事,他說,自己在國外就讀商學院的管理學程,但求學時都停留在論文、學術報告,即便到企業實習,也少有將理論實踐的機會,直到自己擔任教育班長,開始利用所學實踐到分派、執行、協調任務,讓他每天睡前都會反思今天所經歷的一切。
葉紹庭認為,許多人都認為當兵是浪費時間,但如果願意認真投入軍旅生涯,還是可以得到在外面無法得到的收穫,且軍中對他而言不僅讓他成長,更破除在入伍前對軍中的刻板印象。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