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 12 月對台美關係來說,應該是最寒冷的冬天。前美國眾議員施若德回憶,當得知美國將與中華民國斷交時,她正在一場音樂會上;雖然不能說很意外,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施若德(Patricia Schroeder)是美國科羅拉多州選出的第一位女性聯邦眾議員,她在 1973 年到 1997 年擔任眾議員的 24 年任內,大力支持女性平權法案,包括女性健保、社會安全福利的擴充、職場性別平等議題,她也是平權修正案的支持者。特別的是,1979 年,她為台灣關係法投下贊成票。
施若德日前訪台,距離上次來台已相隔 20 多年;訪台期間,她除了參加「邁向平等:印太女性領導人培力工作坊」,也與台灣的大學生、立法委員進行對談,暢談女性參政等議題。她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解決兒童與長者的照護問題,對女性參政來說很重要;期盼台美雙方未來在婦女議題方面有進一步的合作。
此外,施若德擔任眾議員期間,見證了台美關係重大轉變。1978 年 12 月 16 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宣布,隔年元旦起與中華民國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回想 1978 年 12 月,施若德透露,時任國防部長布朗(Harold Brown)邀請她跟丈夫一同去聽音樂會,音樂會開場沒多久,布朗就接到卡特的電話,得知美國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當下,她並沒有感到非常意外。1972 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破冰訪問中國後,施若德說,大家都認為下一步就是美國與北京建交,「但想說應該會晚一點才發生」,也沒想到會在聖誕節之前發生。
在斷交後的短短幾個月內,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台灣關係法,卡特於 1979 年 4 月 10 日簽署生效,作為台美關係發展的架構。
1979 年 3 月,眾議院表決台灣關係法時,施若德投下贊成的一票。她回憶,她的丈夫當時在亞洲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在台灣有據點;她丈夫的事業夥伴是台美商會的成員之一,當時曾前往華府參加有關台灣關係法的聽證會,協助制定這項法律,特別是有關商業的部分。
因此,施若德說,「我可能比其他國會議員更關注台灣關係法」。經過了將近 40 年,她表示,台灣關係法成效非常好;數十年來,台灣也有很好的發展,包括教育、交通建設等。
至於外界有人擔心台灣會被美國當成中美談判的籌碼,她說,不認為會有這樣的情況,也未曾聽過任何人說台灣是籌碼。她認為,「這只是有人喜歡擔心罷了」。
施若德表示,台灣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展望未來,她預期,台美關係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