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風潮明年吹向日本,吳旻潔盼延續台灣誠品的活動策展頻率,就怕開了家「很安靜」的店。談到海外展店最大夢想,她直覺想在紐約黃金地段開家大誠品,賣中文書呈現東方文化。
誠品以「連鎖不複製」的精神,目前已開出獨立大店、百貨購物中心店、捷運通道、小型特殊店等 4 類型,也走進科學園區、古蹟、醫院、購物中心等特殊地點。
如果發揮想像力,不考慮現實面,誠品最想在哪裡開店?誠品董事長吳旻潔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回應,「在美國紐約最黃金地段的地方,譬如說像第五大道,像蘋果旗艦店的地方,旁邊開一家大誠品」,這個答案在她看到題目的瞬間,就跳了出來。
西方主流價值面前 擺上不同語彙符號
緣起可從吳旻潔在國外主修廣電新聞說起,她和一位美國朋友討論 911 事件時,引用美國哲學家杭士基 (Noam Chomsky) 的想法,「美國多年來持續在其他國家發動戰爭,為什麼發生在你家就叫恐怖攻擊,可是你施加給別人就叫正義呢」,但朋友完全不接受這觀點,認為吳旻潔「妳就是個恐怖分子」。
吳旻潔強調,她不是要挑戰美國主流價值,「我喝星巴克,也吃麥當勞,穿 Levis」,她很想在一個西方主流價值文化代表的地方,提出另外一種聲音和可能性,「我會在那家店裡擺上一定量體的中文書,把不同的語彙和符號擺在他們眼前」。
不過,吳旻潔強調,誠品插旗紐約黃金地段,是個不切實際的「夢想」;至於何時能夠跨出亞洲城市,前進歐美國家,吳旻潔笑說,「至少 5 年內看不見,10 年後不知道」,也許等她把「董事長」這個規劃藍圖的職位做得更稱職,才會有更清楚的答案。
台灣誠品與日本蔦屋 創辦人特質迥異
今年 10 月,誠品宣布首度跨出華人社會,攜手「三井不動產」與百年書店「株式會社有隣堂」,以品牌授權模式進軍日本市場,預計明年誠品 30 週年之際,在東京日本橋開展首店。原生於台灣的誠品輸出到日本市場,對誠品來說意義非凡。
許多人喜歡把誠品和蔦屋書店放在同一個象限比較,但對吳旻潔來說,「它們一點都不像」,根本上的差異來自領導人的特質。
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和蔦屋社長增田宗昭其實有過多次交流,「當吳老闆與增田社長對話的時候,你會看到兩個白髮的人,一快一慢,一外顯、一內斂,彼此又相互欣賞」。
吳旻潔形容,「增田社長是精力旺盛、創意十足、聰明厲害,會捲起袖子的那種實戰家」,而父親吳清友「不管市場趨勢、不管生意狀況,總是思考人類需要什麼,只做他覺得生命中重要的事,「他的創業理念談的是身心安頓、心靈停泊」。
她說,「在台灣,人們對於誠品可能習以為常,可是走到香港或日本,你會發現他們對於文化與閱讀生活,其實有很多期待與理想,但覺得沒有被在地環境滿足,所以當一個外來者要來進行這樣的事情,就充滿期許、要求與嚮往」,吳旻潔感覺肩上的擔子又沉重了些。
誠品明年秋天日本展店 三方磨合正開始
「誠品不只是一家書店,更是台灣之寶」,三井不動產商業設施本部長石神裕之給予誠品高度評價,更對於松菸誠品有書、有茶、有手作創意等生活美學感到驚艷,盼誠品能以「新鮮外來眼光,重新詮釋日本文化」。
但面對市場的熱切期待,誠品、三井、有隣堂的磨合才正要開始。吳旻潔簡單劃分三者分工,由三井提供建物項目,有隣堂有圖書採購經驗,誠品主責概念,扮演創意腦袋的工作。
以有隣堂的經驗舉例,漫畫是日本出版銷售很好的類別,但誠品書店主攻社會閱讀,書籍品類不會優先考慮漫畫;在文創選品的眼光上,台日雙方也有落差;而日本出版社相對通路強勢,誠品也必須和上游持續溝通。
此外,台灣誠品書店的特色是活動策展企劃頻繁,「週週有活動」,但日本書店與賣場不常辦活動;吳旻潔說,「我最害怕就是開了一家很安靜的店」,並非誠品把基本配置做出來後,這個品牌就會帶來人潮,人真正關注的是裡面不斷發生的事。
吳旻潔認為,誠品並非要改變日本市場,而是希望提供當地社會一個不同的選擇,並期許誠品扮演台灣文創到海外的橋梁,輸出台灣文創元素與品牌。
誠品前進中國不躁進 尋覓新南向商機
誠品目前已在兩岸三地建立據點,2012 年跨出台灣至香港銅鑼灣展店、2015 年在蘇州開展中國首店,並創下最快損益兩平的紀錄,首本銷售的書籍恰好是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的「男人菜市場」。
吳旻潔說,占地 3 萬平方米的深圳大店年底將開幕,「即便上海店最終沒有開,但我們在上海進行的文化史料收集,至今都沒停」。誠品是屬於華人社會的品牌,若沒在最多華人的地區有一定程度的展現,會覺得遺憾;但她強調,這不代表誠品要躁進。
曾有中國業者畫了一個大願景力邀誠品,喊出配合小鎮復興計畫,讓誠品展店「萬馬奔騰」;當時,吳清友與吳旻潔對看了一眼,心照不宣,大規模複製絕對不是誠品想要的。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