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巴黎連環恐攻3週年 群眾心理創傷猶存

圖片來源:中央社

巴黎連環恐怖攻擊案經過 3 年,司法調查持續進行,案件造成的心理創傷仍盤踞在部分群體心頭,有些失去親友的人更常飲酒或抽菸,有些年輕人則認為此案帶來的主要後果是恐懼。

2015 年 11 月 13 日,極端份子在巴黎數個地點以槍枝和爆裂物發動攻擊,造成 130 人死亡、超過 400 人受傷,是法國歷來最嚴重的恐攻事件,除了直接受害的死傷者,這起事件對法國政策及社會習慣都帶來長遠影響。

法國公共健康局(Sante Publique France)今天公布一份針對恐攻倖存者、受害者家屬、警護人員、目擊者等人的心理創傷研究報告,這些群體通常可能在事件後出現反常症狀。

調查顯示,受這起恐攻案直接威脅的群體中,有 31% 的人狀態涉及創傷後壓力;生活圈內有人因此案喪生的受訪者中,有 36% 坦承飲酒量、抽菸量或抽大麻量增加。

費加洛報(Le Figaro)引用報告數據表示,這起恐攻案不只影響直接及間接受害者,而是整個社會都受創,77% 的受訪者能一一說出案發的數個地點,此案如同美國 911 事件,深深烙印在一代人的心上。

巴黎恐攻案可能在年輕族群中帶來特別大的情緒反應,18 歲到 24 歲受訪者中,多達 65% 認為「恐懼的感覺」是這起案件帶來的主要後果,比例較其他年齡層高。

案發那幾天,電視台不停直播,社群網站也持續湧入新消息,受眾看到的畫面比以往類似事件都多,有些還是很暴力的畫面。研究結果顯示,案發後 7 個月內,受眾在媒體觀看恐攻畫面的頻繁程度,與創傷後壓力症狀的增加程度之間有顯著關聯。

為照料恐攻受害者看不見的心理創傷,法國司法部、內政部、國防部、衛生部等部會聯合出資在各大城市成立協助受害者的專門機構,結合精神科、心理學、兒少精神醫學等資源,提供傳統療法或藝術治療等新療法,避免受害者因地域差距而有不平等的協助。

案發 3 年後,針對巴黎連環恐攻案的司法調查仍在進行,目前有阿布岱斯蘭(Salah Abdeslam)等11名嫌疑人接受調查,至少 6 人還在通緝中,調查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於 2020 年展開訴訟。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