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思想坦克》日本獨一無二的時代象徵──安室奈美惠

圖片來源:截自安室奈美惠官網

本文作者為薇琦,由思想坦克授權轉載。

2018 年 9 月 16 日,日本平成時代歌姬安室奈美惠正式引退。隨後「Namie Amuro OFFICIAL FACEBOOK PAGE」也宣布,9 月 30 日起該專頁將不復存在,與「安室奈美惠」有關的官方商店與平台所保有的種種紀錄,只能成為回憶。

有些人、事、物無關喜愛與否,都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安室奈美惠無疑是其中之一。

首先,從銷售數字來看,姑且不論安室出道當時正逢巔峰時期的 1990 年代(光是前 5 年就有 63 張作品突破百萬張銷量),安室在 2008 年 7 月推出復出後改變曲風的精選輯《BEST FICTION》(台譯:鑽樣精選),在實體 CD 銷量日趨下滑的日本樂壇仍達到 155.5 萬張銷量,並蟬聯六週冠軍。該張精選輯更讓她確立在 1 字頭、2 字頭、3 字頭年紀各擁有百萬銷售作品的歌壇地位,成為她復出後的重要代表作。

安室引退前最後一張完全精選輯,2017 年 11 月發行的《Finally》,兩個月便突破 200 萬張銷量。一望當前影音平台百家爭鳴的情況,200 萬張實體銷量的困難度,不言可喻。而安室除了為自己再締造一張 4 字頭年紀也有百萬銷售紀錄的作品,更在日本樂壇築起一道「安室障礙」。

其次,網路時代興起,有太多管道可以拉近與粉絲的距離,逐漸改變演藝圈生態,經紀公司對於新人的形象塑造,也不再像日本上個世紀對於「偶像」的定義──「遙不可及」、「完美無瑕」。然而安室認為,不善言辭的自己,向歌迷表達內心感謝與珍惜的最好方式,就是一場場完整的演唱會。除此之外,很難看到她的身影。

能低調到這種程度卻還能屢屢創下銷量紀錄的藝人,安室儘管不是唯一,但也可說是極少數。能達到這種境界的前提是,早在 1992 年出道當時,她就已經奠定超高知名度,且復出後的表現持續轉變,並維持演出水準的專業形象所致。1990 年代是日本歷經經濟泡沫化、阪神大地震、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等重大衝擊的時期。晦暗的氛圍,讓日本社會期盼能從風格輕快明亮的 J-POP 中尋求慰藉,因此當時出道的歌手藝人,幾乎都成為一個時代共同的回憶。

能有共同的回憶與話題,固然是因為當年的視聽環境與現在相比確實較為「封閉」。現在影音平台、娛樂型態因科技發達更加豐富,一方面讓非主流的表演者較容易受到矚目,但另一方面也代表競爭更為激烈。表演者自身也必須思考,究竟要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才能走得長遠。然而,正是因為各種風格都能發展,「國民歌姬」這類的稱號與背後的意涵,恐怕已經不符潮流。於是部分意見認為,安室引退等同於一個時代的結束。

第三,除了在演藝事業締造無人能及的紀錄之外,安室本身的存在也因打破日本社會許多價值觀而特別。那種獨特性,彷彿 1990 年代幾部少女戰士漫畫的女主角般光彩熠熠。例如,她來自沖繩,打破東京主導的時尚娛樂界。例如,她是擁有 4 分之 1 義大利血統的混血兒。在日本社會,這個身分可能會被用異樣眼光看待。例如,她在聲勢如日中天之際選擇暫離一年結婚生子。離婚後仍扛起教養孩子的責任,推掉許多工作。復出後選擇自己想嘗試的風格,而不是讓她站上頂點的主流曲風。最後,安室選擇在她認為最美好的時間點引退,並用一年的時間,藉著專訪完整表露她選擇引退的考量,對於第二人生的樂觀和期待,和支持她的歌迷好好道別。

安室奈美惠的獨特性,彷彿 1990 年代幾部少女戰士漫畫的女主角般光彩熠熠。她來自沖繩,打破東京主導的時尚娛樂界。她是擁有 4 分之 1 義大利血統的混血兒。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作者:Sry85

安室用實際行動,向各年齡層的女性展現如何活得自信精彩,認為女性對於自己的人生能有更多主導的餘地。安室向來是以最完美的姿態現身,用毫不遜於男性藝人的體力與肺活量,進行一年幾十場,二十五年來數百場的演唱會,贏得不分性別、不分年齡層、跨越國界的尊崇。於是,只要提起日本有個膚色偏深,總是穿著短裙,長靴,載歌載舞的女歌手,對一同走過哈日歲月的世代而言,腦海中浮現的勢必是安室奈美惠的身影。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