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自林智群部落格,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漂向北方,別問我家鄉高聳古老的城牆,擋不住憂傷,我漂向北方,家人是否無恙 肩上沉重的行囊,盛滿了惆悵...」
最近北飄這個詞非常的火紅,主要是因為選舉話題,不過在此之前,飄向北方本來就是一個既存的事實,不管是在中國或台灣,都是如此,想闖闖看的年輕人都是往大城市發展。
在台灣,所謂的飄向北方,其實是飄向台北,像我在基隆長大,卻在台北結婚生子買房子,國中的同學會,要約人,也是約在台北,為什麼?因為大家都生活在台北,如果以地理位置來看,這應該算南飄吧?!不過因為基隆跟台北本來就很近,基本上是一日生活圈,回老家也算近,不用跟人搶火車票站高鐵,比起高雄台南屏東花蓮,算是好多了。
但北飄這件事應該是一個被檢討的事情嗎?我不曉得耶!在每個國家,資源配置本來就是不平等的,首都基本機能一定比鄉下來得好,工作機會來得多,英國倫敦如此,法國巴黎也是如此,台北的人口可以養幾千個律師,雲林在地律師不到 50 個,沒有那個人口數,養不起一定規模產業的,數大就是美,就是如此。那這樣的現象應該被檢討嗎?高雄年輕人到台北工作,應該被加上一個「不得不」的帽子,變成高雄年輕人「不得不」到台北工作嗎?
如果換一個場景,今天一個年輕人從台灣跑到紐約工作,大家是會說好棒棒有理想有實力?還是說這個人好可憐不得不到紐約工作呢?
大部分人應該是抱著崇拜佩服的眼光去看這件事情吧?!人往高處爬,不是嗎?有能力,就去更大的舞台,這個很正常,因為在那個舞台有更多強者,競爭更激烈,即使過去可能會吃更多苦,也是一趟冒險的旅程,不是嗎?
我認為不管是飄向哪裡,主要還是個人選擇,(像我選擇在台北執業,也是看台北市場比較大)當然政府也有義務創造一個比較友善的在地就業環境,只是經濟甚至就業這個東西,主要還是看大環境結構,如果在地人口不夠多,那個量不夠,就是沒辦法吸引比較好的人才回鄉,因為待遇不夠吸引人。
政府政策只能做一些引導,沒辦法控制人往哪裡跑,除非你要像明朝,沒有過路條不能出遠門,或像今日中國,你沒城市(比如上海)戶籍,你的小孩就學就會有問題,在台灣這樣搞,一定會被罵慘,大家又要抱怨政府管太多,是吧!
結語:北飄這個現象存在已久,我認為還是個人選擇,沒有所謂好壞。
城鄉差距世界各國都存在,年輕人往大城市闖蕩,應該給予鼓勵,至於闖蕩後是否決定返鄉,每個人考慮的點不見得一樣,把這個現象歸咎於哪個人哪個政策,都太過武斷。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