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改善兒少網路成癮 專家建議向遊戲學習

圖片來源:pixabay

家長常擔心孩子網路成癮;專家提醒,兒童及青少年因腦發育未成熟,較易衝動失控,且網路成癮背後常有其他困擾,家長不應一味限制,不妨「向遊戲學習」,了解孩子的需要。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今天發布研究結果,研究團隊針對 8110 名國小高年級至高中、曾於一年內玩過網路遊戲的兒童及青少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約 3.1%,略高於西方國家,且成癮者更容易在遊戲中花錢跟花時間,且因失控沉溺致生活失能。

研究負責人、國衛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下午在記者會表示,台灣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約 3.1%,並不是很嚴重的問題,跟過去各種不同研究定義下指出「網路成癮」有 2 到 3 成盛行率,也有相當差異。主要是網路遊戲成癮需嚴謹的診斷,且網路成癮不該被當成「精神疾病」來預防,應該視為健康促進的議題。

林煜軒說,臨床上遇到很多家長或老師認為孩子過度沉溺網路,影響課業,會用「限制上網時數」方式意圖改變孩子。但會花很多時間在網路尋求快樂的孩子,常是因為現實生活有所欠缺,如成績不佳、交不到朋友、被霸凌等等,需要釐清、改變生活現狀,才能改善網路成癮的問題。

網路線上遊戲可能讓孩子在短時間就獲得成就和滿足;林煜軒表示,家長跟師長若想幫助孩子脫離網路世界,應多觀察孩子,了解應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幫孩子找到較快得到成就和滿足的方法。

林煜軒說,學子的成就常來自課業表現,但課業並不是一時半刻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若要找尋其他較為「速效」的滿足方式,家長不妨「向遊戲學習」,了解孩子在遊戲中是不是因為交到很多朋友、攻略很強被肯定等,而不是一味以批評、、排斥、限制來應對。

若從大腦發育的過程也可解釋兒童青少年網路成癮;林煜軒表示,國外一項知名研究發現,大學階段是網路遊戲成癮的孩子關鍵點。若孩子在大學時仍持續網路成癮,未來 3 至 5 年內的網路使用仍會失控;但若大學時成癮狀況改善,代表已脫離成癮。原因是大腦掌管衝動控制的前額葉在 18 至 25 歲時成熟,若發展成熟,就不會再沉迷。

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邱于峻表示,孩子有網路成癮現象,有時候並非單一狀況,可能合併其他精神疾病、情緒障礙、人際互動困難等,除了評估網路成癮的嚴重度,其他疾病或可能會有激烈行為都需要考量。

林煜軒表示,臨床觀察,網路成癮的治療困境之一是家長或師長持續用批判態度面對孩子,卻不試著了解、改善孩子的生活狀況。兒童青少年階段正值大腦發育未成熟時期,值得家長關注,若孩子在網路遊戲花太多時間及太多錢可能是成癮指標。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