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化廢油為燃料 台裔女孩林心瑜用行動改變世界

圖片來源:芋傳媒

台裔美籍女孩林心瑜在 10 歲的時候創立「化廢油為燃料」組織,試著以自身己力量改變世界,讓她獲選為 2012 年 CNN 傑出青年,並兩度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接見。

「任何事如果不付諸實際行動,都不可能實現」,現年 20 歲的台裔美籍女孩林心瑜,10 歲的時候和同學們成立了「化廢油為燃料」組織(Turn Grease into Fuel)。他們在居住的羅德島(Rhode Island)小鎮上,鼓勵民眾回收食用油,再將廢油提煉成暖氣用生質油,讓貧困家庭在寒冬中也能獲得溫暖。

林心瑜接受台灣金車文教基金會的邀請來到台灣,16 日並與高中生及關心公共事務的民眾座談,她分享自身經驗,鼓勵年輕人勇敢追夢。

就讀史丹佛大學 3 年級的林心瑜,從小熱衷於社區服務,她在 2008 年決心要以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從全球暖化議題出發,結合社會福利,創造多贏局面。

這項計畫不僅讓她在 2012 年獲選為 CNN 傑出青年,也兩度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接見。

林心瑜告訴記者,她當時與 7 個夥伴從網路上找尋資料、做研究,除了科學的部分,林心瑜和朋友們也得有商業頭腦,「要讓這個專案長期運作,重點就是所有的參與者都必須從中獲利」。

她們在鎮上發送 5,300 份傳單,透過媒體散播服務消息,設置廢油回收桶,宣導回收的重要性,也走訪鎮上餐廳、廢油回收商及提煉商,主動發想合作提案。

林心瑜坦言,其中過程並不容易,當時才小學 5 年級的她,常常要三顧茅廬,說服餐廳老闆參與配合。一開始,大概只有百分之五的餐廳,願意接受她們的提案。

林心瑜不輕言放棄,把每次挫折視作機會,並從中成長,希望下次做得更好。

當「化廢油為燃料」運作愈來愈上軌道,林心瑜便思索,要怎樣才能擴大組織的影響力,並且永續經營。

於是這群學生進一步遊說鎮代表,協助她們向羅德島州議會提案,立法規定所有餐廳必須回收廢油。這項法案最終於 2012 年生效,如今,「化廢油為燃料」更走出羅德島,獲得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和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當地居民與商家的支持。

10 年來,「化廢油為燃料」將 120 萬公升廢油提煉成 100 萬公升生質油,創造相當於 19 萬美金的市場價值。這些燃料等同抵免了相當於 2,000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幫助 600 個貧困家庭在寒冬中依舊享有溫暖。

她說,過去幾年來,常常收到來自各界的感謝信函,包括獲得燃料協助的單親媽媽,以及受到「化廢油為燃料」啟發而立定社區服務志向的小學生。

林心瑜並未因此自滿,謙虛且愛笑的她說,正是因為「化廢油為燃料」對他人的幫助及啟發,讓她有動力,持續發想促進社會服務及平等的專案。

主修社會學的她也說,自己對教育政策、社會企業等運作特別有興趣,希望能繼續涉足社會服務,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