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攝影師宋隆泉影像記錄台灣民主運動近 40 年的歲月,是由整整失業 6 年行腳走遍台灣開始,並說這段橫貫與穿越台灣的旅程是灌溉他投入民主運動的養分。
今年 61 歲的宋隆泉自 23 歲開始以相機為筆,記錄一幅幅上世紀 80 年代起台灣民主運動波瀾壯闊的篇章,不容青史盡成灰的使命感,來到洛杉磯舉辦「民主台灣攝影展」。
宋隆泉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他對戒嚴時期文字精彩的黨外雜誌愛不釋手,但總覺得期刊內頁的插圖很弱,好像黨外沒有影像記錄的人才,於是美麗島事件後下決心,秉持練功的心志磨練攝影技巧為黨外所用。
來自宜蘭鄉下的宋隆泉說,他跟導演李安的際遇相仿都是整整失業 6 年。這段期間他背著相機足跡踏遍台灣,曾經歷時 2 天 2 夜從基隆走回宜蘭老家。
宋隆泉還記得,他當年是從桃園復興鄉走台西線開始這段 6 年之旅,行經梨山走橫貫公路來到西台灣再繞東台灣,走不動了曾跳上沾著豬屎的鐵牛車,或半路攔垃圾車載一程。這些有趣又深刻的吾土與吾民回憶,是他投入台灣民主運動的養分。
他說:「我不是一般的報社記者,來到現場有圖為證交給報社處理就了事。」自己操刀的台灣民主運動影像資料,全數自己百分百妥善保存。
自 1986 年訴求廢除戒嚴的 519 綠色行動開始,之後鄭南榕、陳永興與李勝雄發起 228 平反,以及桃園機場事件等,無役不與的宋隆泉就像他的綽號宋大俠一般,穿梭在催淚瓦斯、消防水柱與鎮暴軍警之間按下快門,捕捉張力十足的黑白影像。
偶爾閃避不及難免挨幾記軍棍警棍,甚至被自家人誤傷,宋隆泉說,在街頭走跳那些年,大家常開玩笑說,給自己人掃到就自認倒楣,被警察打了就是一條好漢,最難忘當時警備總部與國民黨特務如影隨形的監控。
之後來到鄭南榕創辦的「自由時代」雜誌,宋隆泉獲得充分授權和信任,攝影與照片編輯的才華全然發揮,直說自己很幸運跟著這樣的老闆,但是鄭南榕不幸身故的那天他人在南部不在現場,「否則你今天就不能訪問我了」。
因著參與風起雲湧的黨外運動經歷,宋隆泉說,至少拍過 300 個政治人物,包括前總統陳水扁,總統府秘書長陳菊 1991 年競選國代起、還有之後兩屆高雄市長選舉,他都是備受倚重的攝影師。
駐日代表謝長廷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宋隆泉也是負責掌鏡的攝影官。
他說,替政治人物拍照的訣竅就是保持距離,因距離產生美感,太投入不客觀,離太遠又顯疏離,如何拿捏是藝術,「不要太相信政治人物,拍完走人就是我對他們的無情」。
將近 40 年打拚為台灣民主,宋隆泉如今已年逾花甲,他說,要趁著還沒失智時整理手邊的影像紀實,否則後人不會幫他梳理就會被白蟻吃掉了,這也是他巡迴海外策展的初衷。
宋隆泉表示,記憶會消失,但好的影像卻能不斷喚起人們的回憶,希望藉著攝影展傳承民主是台灣人打拚奮鬥堅苦卓絕的精神而得,絕非如天上掉下來般易如反掌。
這項名為「民主台灣攝影展:存在或不存在」展覽展期 9 月 15 日至 20 日。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