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邱家琳報導)行政院農委會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目前共圈養 7 隻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其中 4 隻為純種之台灣亞種(U. t. formosanus),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台灣黑熊。近年來,特生中心透過動物訓練與行為豐富化的措施,增進黑熊身心健康。從前台灣黑熊「阿里」看到人類就吼叫,像流氓一般,經過訓練後轉變為資優生,打針、刷牙、玩小遊戲,都是第一個學會。
圈養狀態容易自殘
特生中心目前圈養的黑熊,年齡從 16 歲到 35 歲不等,都是因為野外受傷收容與違法飼養沒入,如生於 1994 年底的「小熊」,就因為捕獸夾失去一隻腳,很難再回到野外生活。
黑熊生性好動且智商極高,在圈養狀態下,可能會產生繞圈、踱步或自殘等行為。近年來,特生中心透過動物訓練與行為豐富化的措施,增進黑熊的身心健康,例如設置人工吊床、提供冷凍水果食用,不僅能減少異常行為,也讓牠們生活得更快樂。
據專家學者研究指出,行為豐富化與動物行為訓練,對降低圈養黑熊的異常行為有顯著成效。行為豐富化可分為兩大面向,如餵食豐富化可藉由藏匿食物、改變食物形狀或提供自然棲地中會出現的食物來刺激黑熊心智;環境豐富化則是透過改變籠舍環境設施、設置人工設施或放置氣味袋,讓黑熊積極探索環境。
吊床模擬野外環境
特生中心動物組助理研究員林彥博說明,他們會定期採集野生植物做成玩具,讓黑熊去拆解取得食物,藉此模擬牠們在野外覓食的情形,天氣炎熱時,他們也會提供冷凍椰子給黑熊食用消暑。近來,他們更透過廢棄消防水帶製作吊床,模擬黑熊在野外爬樹的環境。
2017 年起,特生中心也針對不同圈養的黑熊進行個別化的動物行為訓練,不僅讓黑熊的異常行為明顯減少,在照護方面,也可以安全進行醫療行為,大大提升了品質與效率,更不會因此破壞人熊之間的友好關係。
乖乖張嘴給醫生看
林彥博提到,經過訓練後,獸醫可以直接為黑熊點驅蟲藥,黑熊目前也願意張嘴,讓獸醫檢查牙結石或口腔黏膜。此外,過去年度健檢時,獸醫只要拿出麻醉吹管,黑熊就會跑給獸醫追,但現在都可以利用肌肉注射來麻醉,不僅降低人與黑熊受傷的風險,也讓黑熊容易維持健康狀態。
經過動物行為訓練後,又以 16 歲的台灣黑熊「阿里」行為轉變最大。獸醫師兼動物訓練師謝明穎說,阿里原先會自殘,身上有很多傷口,看到人類就吼叫,就像流氓般,但後來進步幅度最快,而且有半年時間沒有出現自殘行為。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