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柳下昌子鏟土種下柳樹,親眼目睹高齡父親口中唸唸不忘的台南柳下食堂,這棟建於日治時期、走過百年的歷史建築拼圖終於完整。
建於 1918 年的柳下食堂,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地標之一的台南公會堂旁,因當時門前植有柳樹,日本撤離台灣後的數十年間被暱稱為「柳屋」,位置雖不是很搶眼,卻很有特色。
柳下食堂是柳下甚藏創辦的,供應和洋料理,以「幕之內便當」聞名,多負責台南公會堂的飲食,這棟 3 層樓木製建築有濃濃的日本關東風。
戰後台南不少日治建物遭到棄置,柳下食堂也不例外,直到 20 世紀末期台南市政府才整修作為旅遊中心及文創特產店,數年前委外經營,由著名茶人葉東泰掛上「十八卯」的招牌。
柳下食堂的建築構造,反映出當時日本人的身高體型,天花板低,門簷矮,室內空間狹小。看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柏林奧運日本隊伍出場影片的人,就可知道當時日本人的確不高。
柳下食堂的歷史,是多年逐漸拼湊出來的,找到柳下家也是很偶然的。葉東泰說,今年 3 月他在柳下食堂招待一位日本朋友,提到柳下食堂的歷史,沒想到這位日本朋友竟認識柳下家,就此搭上線。
適逢柳下食堂今年走過百年,葉東泰盛情邀約柳下家後人到台南,創辦人柳下甚藏的孫子、今年 87 歲的柳下忠夫很高興,欣然答應,他是灣生,6 歲之前都待在台南,柳下食堂是他的童年回憶,但臨行前妻子身體不適,只好由次女柳下昌子和友人代表柳下忠夫來台。
柳下昌子昨天抵達台南,不只參觀父親唸唸不忘的柳下食堂,還走了一趟鶯料理;鶯料理在日治時期有台南「地下決策中心」之稱,位於中西區台灣首廟天壇及中央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之間,1923 年(大正 12 年)當時裕仁皇太子巡視台南,鶯料理被指名負責供應餐食。
原來創辦柳下食堂的柳下家和創辦鶯料理的天野家,兩家第二代在日治時期是同學,如今柳下食堂被列為台南市的歷史建築,鶯料理也已重建完成,成為知名景點。
不過,柳下昌子對爺爺的過往,似乎不太清楚,但她知道父親口中的柳下食堂前,右邊有棵龍眼樹,左邊是柳樹,只是柳樹早已不見蹤影,在葉東泰的安排下,柳下昌子今天在柳下食堂前植下柳樹,恢復柳下食堂原本景觀,柳下昌子還很高興地留下獨照,也為柳下家第四代見證這段百年歷史。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