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陳怡秀專欄》即使死去,虛擬的你仍活著-從日劇看「數位遺物」

圖片來源:作者攝

「即使你死去,你的手機、電腦仍舊活著。」

若上述這句 slogan 讓你很有感,就千萬別錯過日劇《dele 刪除人生》,它用懸疑緊張,同時又溫柔且憂愁的口吻,訴說了一篇篇關於「數位遺物」的故事。

《dele 刪除人生》的劇情,以一家名為「dele.LIFE」的公司為背景,dele.LIFE 的業務是協助委託人刪除掉數位裝置裡,那些「死後不想被人看見」的檔案。委託人簽約時會設定一個時間,當該數位裝置未使用超過 36 小時或 48 小時,dele.LIFE 裡的警示便會響起,這時候會由新人真柴祐太郎(菅田將暉 飾)負責確認委託人是否死亡,再由所長坂上圭司(山田孝之 飾)執行刪除工作。

這是一個可以一整天不見到家人朋友、不出門,卻不可能不滑手機、不開電腦、不上網的年代,一個「delete」鍵,就足以抹去了你的另一個秘密身份,或藏在內心深處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此輕而易舉,但又怎能不慎重其事呢?因此在坂上按下按鈕之前,兩人抽絲剝繭、拼湊出委託人生前軌跡的過程,便成為故事精彩之處,而更甚,拼湊出來的究竟是真實,還是另一份刻意塑造出的模樣,又更耐人尋味了,沒有當事人可以宣布正確答案,讓數位世代陷入另一份解讀的曖昧。

跳脫劇情回到現實生活,這些數位檔案的曖昧之處,還在於不知如何界定,當事人離世後,電腦、手機這些有形之物固然是遺產,但裡頭的內容呢?從拍攝的照片動畫、數位銀行到在網站、SNS 社群媒體、線上遊戲裡登錄的帳號,這些「看不見」卻扎實存在的「遺產」該如何定義,成為新的課題。

有一項真實案例發生在德國。2012 年 12 月 3 日,一名 15 歲少女在柏林地下鐵被列車撞擊,送醫後仍傷重不治,但悲劇之後又衍生出責任歸屬與賠償問題,家屬欲釐清:這是一場意外,還是少女抱有自殺意圖?少女的父母向 Facebook 申請希望能登入女兒的帳號,觀看其發文與聊天訊息,但遭到 Facebook 以「必須保護少女及其友人的隱私權」為由拒絕。

德國下級法院於 2015 年判定,Facebook 帳號含括於繼承法的範圍內,認為父母有權登入,但在 2017 年上訴法院支持了 Facebook 的說法,推翻裁決,認為德國基本法中保障了公民無論生前、死後都享有隱私權,女孩在過世的當下即等於和 Facebook 的合約告終,故無法由父母所有。該案件最後移交到聯邦最高法院,今年 7 月判定父母有權接管帳號,因為死後私人日記與信件移交給合法繼承人相當常見,沒有理由以不同的方式處理數位內容。面對這項結果,Facebook 聲明這的確是一項棘手的問題,因為他們雖同情這個家庭,但仍堅持有責任保護使用戶個人與其交流的隱私,他們不同意法院的判決,卻也認為這段冗長的過程,呈現出該議題的複雜難解。

數位遺物的歸屬爭論難解,相關法令也尚不完備,亦牽扯到情感問題,不過腦筋動得最快的永遠是生意人。在高齡化的日本,殯葬相關業者推廣著「生前契約」與「生前整理」,相較於多半與財產有關、具法例效益的遺囑,生前先寫好的「Ending Note」更貼近日常生活與細節,把葬禮儀式等身後事都打點好,家中的物品也先進行一場斷捨離的大整理,減少家屬孫兒的煩惱。而數位遺物也能進行一番生前準備。

日本的「數位遺物整理整理研究會」在網站上列出一張參考表格,建議要做數位生前準備的人,可將相關資料列成一張表,夾在銀行存摺這類過世後家人較容易去翻閱的重要文件中,以避免突如其來的狀況讓家人手足無措。表格的內容可寫上手機、電腦、線上銀行、SNS 社交管道等的帳號、密碼(但建議密碼不要直接寫出來,而是使用描述性,如爺爺的生日、家裡狗狗的名字等),以及與工作相關的重要檔案放在哪個資料夾、還有在網路上訂購了哪些數位內容需要停掉避免持續扣款(如線上影音平台的吃到飽套裝、訂閱了某家電子版的新聞等),再簡單寫上處理方式(如停止訂閱、刪除帳號等)。數位資產的訊息必定經常變動,因此這張 memo 的有效期限約估計一年即可。

要如何處置自己的「數位遺產」,成為現代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圖片來源:作者攝

有人可能覺得,有些「檔案」就是不想被發現啊!真實版的「dele.LIFE」或許存在,但沒有門路、不懂技術的人該如何是好?數位遺物整理專家認為,就是因為如此才必須準備表格,畢竟越清楚、越詳盡,留下來的親朋好友才不會再去思考還有哪些「漏洞」,畢竟萬一什麼都沒預想,思念如潮的家人也必定會想盡辦法找回更多珍貴的回憶,在沒有確切法令的限制下,電腦、手機仍會在數位遺物整理公司的手中被一一開啟,就連解鎖的價碼也都很公開。

以位於大阪的遺物整理公司「MARELIQUE」為例,解開 Windows 系統的登入密碼為 21,000 日圓(若是無法解鎖的情況下不收費)、將電腦內的照片移至記憶卡中為 8,000 日圓、動畫為 12000 日圓、通訊錄為 6000 日圓,列出電腦中有紀錄的網路服務帳號密碼為 15,000 日圓,若是以上服務皆包含為 53,000 日圓。此外,手機解鎖為 20,000 日圓。相較於一般的遺物整理,這樣的價格是貴還是便宜呢?同樣以這家公司的估價表為例,1DK(約 20 至 30 平方公尺的套房,D 指的是 Dining Room,K 指的是 Kitchen)房間的整理費為 50,000 日圓。

數位時代,人們的裝備越來越輕便,但所承擔的秘密與訊息並未隨之輕簡,生前就談「死」對很多人而言是件忌諱,但有些重要的事若不先預想仔細,再遺憾也是無力,我們雖然未能與「dele.LIFE」簽訂契約,但哪些值得珍藏留存,哪些想要守作永恆的秘密,都值得認真思考。

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日本想想】刪除還是保留?從日劇《dele 刪除人生》看「數位遺物」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