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從世足到甲子園 運動振興日本

圖片來源:中央社

從世足賽到夏季甲子園賽,日本近期掀起結合振興地方的運動風潮,不過球員和球迷汗水淚水背後,日本足球和棒球風氣有強烈和永續的體育營運理念,希望為少子化的地方帶來希望。

甲子園百年 金足農打響秋田名號

俗稱夏季甲子園的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來自北大阪的大阪桐蔭高校今年以 13 比 2 擊敗秋田縣金足農業高校,奪得第 100 屆大會冠軍。金足農以「雜草軍團」之姿挑戰棒球名校,寫下振奮人心的一頁傳奇。

金足農業高校派啦啦隊到大阪甲子園為球隊加油,原以為沒幾場就會收工返鄉,未料一路過關斬將,振奮秋田民心。為籌湊啦啦隊的盤纏,金足農野球部校友會網上發起募款,最後募得目標金額達 4 倍,共 1 億 9000 萬日圓(約新台幣 5300 萬元)。

風潮所及,秋田縣旅外民眾利用非強制性的「家鄉納稅」制,變相捐款給故鄉。金足農選手吃的秋田米、咖哩飯、農特產,就連學生使用秋田米和醬油研發的金足農糕餅也跟著熱賣。

本屆夏季甲子園賽 16 天賽程,來自全日本 47 都道府縣共 56 隊參賽,許多日人抱著愛鄉愛土的心情為年輕選手加油,甲子園場觀賽人次破百萬,創歷史新高。

少子化棒球人口減少 日本高校出招振興

日本高校棒球聯盟 6 月 29 日宣布,至今年 5 月底,硬式棒球運動總人口為 15 萬 3184 人,較上年減少 8389 人,是 1982 年調查開始以來的最大跌幅,小學、國中打硬式棒球的學生明顯減少。

朝日新聞與日本高校棒球聯盟每 5 年一次、對約 4000 家學校的調查在 7 月初公布,日本國民運動棒球已非人氣最高的項目,打棒球的人數愈來愈少。少子化加城鄉差距擴大,非都會學校的棒球學生減少。但危機就是轉機,有些學校以各種手段振興棒球。

埼玉縣西部山區的縣立小鹿野高中就是最好的例子。小鹿野高中全校約 220 人,約 1 萬 2000 名居民的小鹿野町人口減少,打棒球人口也降低。有校友認為,如果球隊夠強一定有人想唸,2011 年聘請早稻田大學、業餘強隊的教練的石山建一來指導。

2012 年度埼玉縣首度實施年輕人融入地方的「山村留學制度」,招募熱愛棒球的學生入學,還安排住在附近旅館。結果效果極佳,2010 年度只有 6 人、幾乎解編棒球隊,今年增加至 28 名,其中 16 人是依據山村留學制加入。2016 年埼玉縣秋季大賽,球隊打進 16 強,町民站出來熱情加油。

高知縣山區檮原町唯一的縣立高中檮原高校,2007 年創立棒球隊,成了全町的希望之光。町民捐了 800 萬日圓,還貢獻米糧、蔬菜給住在幼稚園改建宿舍的球員們。2013 年還找來名師,2017 年球隊挺進高知縣大賽,全町陷入狂熱。

檮原町人口漸少,現約 3500 人,國中畢業後升高中的年輕人半數外流,現在留下來唸當地高中的已見提高。

日職橫濱 DeNA 灣星隊球團前社長池田純表示,地方振興、醫療費增加、孩童不運動等都是日本各地面臨的課題,但運動是「日本元氣之寶」,能夠為地方帶來活力。體育組織要管理和會賺錢,才能招攬人才。

足球融入地方 創造共榮新價值

朝日新聞與日本高校棒球聯盟今年春季聯合調查問到「你覺得足球等競賽的人氣會勝過棒球嗎」,回答「不認為」占 16.8%、「將來可能勝過棒球」占 43.7%、「已勝過棒球」占 30.2%。

10 年前認為足球等運動不可能勝過棒球的日本民眾還超過半數,但 2013 年的調查首度出現民眾認為足球人氣會勝過棒球。

日本足球的人氣直逼棒球,選手本田圭佑、香川真司等已成國際球星。7 月 3 日凌晨的世足 16 強賽,世界排名 61 的日本「藍武士」把排名第3的「紅魔鬼」比利時嚇出冷汗,比利時最後驚險 3 比 2 逆轉勝,許多台灣、中國足球迷嘆問「日本能,我們為什麼不能?」

有些人認為日本足球風氣盛,是因為有漫畫助攻。「足球小將」是高橋陽一的作品,1981 年起連載,全系列累計發行逾 8000 萬冊,內容描寫少年大空翼進入職業足壇的故事。不過,探討日本足球風氣應先了解日本職業足球聯賽(J 聯賽)的發展。

J聯賽於1993起跑,今年是第25年,由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足球協會(JFA)與公益社團法人日本職業足球聯盟主辦。成立宗旨是提昇日本足球水準與足球運動普及、振興運動文化及國民身心發展、提升國際社會交流。J聯賽在1996年2月喊出「百年構想,用體育讓國家更幸福」的口號。

J 聯賽開幕初期只有 10 隊,1999 年分拆為 J1(日本職業足球甲級聯賽,日甲)與 J2,2014 年成立 J3,47 都道府縣中,在 38 都道府縣共有 54 隊。

J 聯今年最熱門的話題是 34 歲的西班牙國腳伊涅斯塔(Andres Iniesta)5 月加盟神戶勝利船隊(Vissel Kobe),據傳球隊老闆三木谷浩史以 3 年約、100 億日圓(約新台幣 28 億元)價碼延攬,成功掀起話題。

J 聯賽理事長、58 歲的村井滿 6 月在東京演講時驕傲地說,2017 年度 J1 和 J2 隊伍沒有一隊有資不抵債或 3 年連虧的情況,2017 年度 J1、J2、J3 總計規模首度突破千億日圓,較上年度增百億,連續 7 年成長。

J 聯賽與英國體育直播公司 DAZN 還簽下 10 年 2100 億日圓的大型合約,獲得分配金增加約 55 億,但球隊也各自努力,各方面營收都在增加。

村井說,雖然 J 聯賽靠踢足球為業,但目的在於豐富地方體育文化,打造健康、豐裕、開朗的社會。他認為,如果把世足賽看成是好萊塢電影的話,J 聯賽就如同鄉村常辦的慶典。每支小球隊集合,54 支球隊就成一個大平台,有助於日本社會。

J 聯賽除了培養球員進軍世界盃,提升足球水準,也活絡地方經濟。54 隊一年共吸引約千萬人進場看球,地方交流活動年約 1 萬 8000 次,包括山形縣插秧、京都兒童足球等。

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於 2015 年與 J 聯賽簽約,成為冠名贊助商,社長根岸秋男指出,期盼以 J 聯賽和球隊為核心創造新價值,下一個 25 年日本 47 都道府縣都有 J 聯賽球隊。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